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似乎不再生活在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
兴许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让人轻易的便能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人沉浸在这些信息之中,便开始有了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错觉。
毕竟只要是个人,就都长着一颗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就都有着最基础的认知和思维的能力。
当我们从千万信息中选中并获得的时候,我们便欣喜的以为,这真的是思考的结果。
可事实就是那么令人沮丧,93.4%的人都不习惯于使用自己的脑子。因为首先这些人就缺乏质疑的能力——比如:为什么是93.4%?
不质疑是基于道德或者人性的信任么?
别骗自己了。
大多数人都喜欢直接的经验与结论,因为这样方便简单,正好可以满足人类懒惰的天性。
他们宁愿相信,具备努力、踏实、勤奋的三要素就可以带来成功,也不愿去思考每一个成功者是如何克服掉成功背后100种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
正因如此,鸡汤和成功学才会如此流行,看一篇《人生的十大境界》远比看一篇《生活中的十大逻辑错误》要爽快得多。
所以,我敢断言一个NO QUESTION的人一定是一个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因为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一个习惯一切以自身经验来解释的人看来完全是一件看起来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比如,一个男生应该喜欢一个女生。
比如,一个女生应该要在30岁之前结婚且生孩子。
比如,男生应该雄壮有力、女生应该娇小妩媚。
一旦在这些话前面加上为什么,就难免让他感到烦躁,因为他觉得没有“为什么”。
在这些问题上,很多时候经验似乎已经给了我们答案,然而我们根本没有认识到,经验与“常识”很多时候其实充满着偏见。
就像不管我的公务员朋友如何忙成鸡累成狗,在许多人眼里她却应当是过着喝茶看报的生活。
而我们思考的意义,正在于不断的去打破这种偏见,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接近客观事实的认识。
所以,独立思考的第一个要素应当是质疑的能力。不仅是质疑别人的观点,同时更要质疑自己的。
只有如此,所谓的“独立”思考才不会变成闭门造车的形式,让人固步自封。
从这个角度来说,能独立思考的人不但不会不排斥接触其他人的思想,反而应该是有些热衷于此的。
因为这个广阔世界中的数不清的人,会为他提供一个又一个新的视野。
所以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积淀,而书籍中的经典则是人类思想里的精华,当我们阅读一本好书时,无异于是站到一座峰顶,在那里看到的东西,与我们平常时候自然是不大一样的。
因为大多数人平时都站在半山腰甚至半山腰以下,山顶的风光是从未见过的。
不过有人会说了,看过又有什么用呢?
我没看过康德、黑格尔,也不清楚孔子、王尔德,但这并不妨碍我明天坐84路公交上班然后写出我的商业计划书。
是的,康德不会写商业计划书、黑格尔也不会画工程草图,你不信马克思那一套明天特色社会主义也照样会笼罩着你。
但是,你没有阅读过任何经典,你就少了许多种看待人生、世界的眼光。
你的思想将回归到你的原生家庭对你根深蒂固的影响中,遵循着十二年义务教育和十多年社会经历对你的规训,
成为一个自以为选择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却从未能够看清过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是从何而来的人——
我的意思是,你以为的你以为的,真的只是你以为的。
在一个只有一个视角、一套标准的人的思维里,他的眼里的对错是固定的,并且是他的生长环境和人生经历赋予他的,这并非是个人的思考和选择。
就像一个从来只认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的直男癌一样,只生一个女孩这种事情你要他怎么才可以理喻?
所以综合而言,能够独立思考的第二个要素就算是“立”吧。
“立”可以理解为立体,也可以理解为站立。
因为独立思考既要是一个立体的全面的过程,也要是一个饱满的经得住推敲的过程。
那些单薄如纸的思想,是立不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