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隔代养育,许多人浮上脑海的是陈腐而魔性的育儿观念,紧张的婆媳关系,熊孩子。
然而有个由外婆带大的孩子,却没有长成网络和现实中常见的问题孩子。
他就是著名喜剧大师和作家岛田洋七。
他因超级畅销书《佐贺的超级阿嬷》被国人熟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9020046/129edc13a468f606.jpg)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一步长篇自传体小说,在日本销量超过700万册,持续三年位居日本各大畅销书排行榜。阿嬷,是外婆、姥姥的意思。
书中讲述了德永昭广8岁那年,单亲母亲因工作无法照料哥哥和他,将他骗到外婆家生活。
在佐贺,他没有玩具、没有朋友、甚至没有食物。
他与外婆住在低矮的破旧的屋子里。
年近古稀的外婆靠给附近的佐贺大学做保洁工维持生计,但薪资有限无法保障温饱。
外婆出门时经常在身上栓一条绳子,绳子上有磁铁,遇到废铁就会被吸引过来,攒够废品就可以拿到集市上换钱贴补家用。
外婆还在附近的小河里拦上一根木棒,以拦截上游集市漂过来的蔬菜、木屐等,这样就可以获得意外的食物和衣物。
生存条件如此恶劣,外婆却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
她坚持每天烧水洗澡,把自己打扮得体,精神。
她挪出一部分食物送给乞丐。
她对昭广说,有1个人不喜欢你,不要沮丧,转过身你的背后还有1亿人喜欢你。
她对买不起棒球装备的昭广说,跑步不要钱,也可以强身健体。
家里没吃的时候,她对昭广说,饿是幻觉,不要相信它,好好睡觉、明天会好的……
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她用一切日常而深刻的方式教会昭广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从这本书里,我总结了三个关于隔代养育的看法:
1、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并不能将全部锅甩给隔代养育。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照顾吃喝拉撒。
如果实在无法细致入微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长辈帮助照顾孩子,比请个毫无安全感的保姆要放心很多。
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TA的精神资源和愿意为渴望付出的行动。
父母虽不能细致入微照顾孩子,但可以在增长孩子的知识、拓宽视野等方面制定适当的计划,保障能够给孩子培养能够生发快乐的内心和生活技能。
父母可以做出一些帮助,不过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物,重在引导,而非阻扰。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良好的亲自关系应该是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有所帮助、携手同行、共同进步。
2、隔代养育中,要关怀长辈。
长辈开心了,会激发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育儿中。
老人在隔代养育中,承担了大部分具体化的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体力劳动。
尽管育儿观念有差异,但更重要的是要认清底线,没有触及底线,尽量避免不愉快。
他们有义务养育自己的孩子,但没有义务养育孙子。
老人愿意伸出援手,是情分,要对此心怀感激之情,心疼父母为自己操劳是应该的。
他们想要有自己的生活,也是他们的权利。
况且一个经常处于紧张氛围的家庭,是不利于小孩的成长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9020046/31774c9925bca050.jpeg)
当然,老人的养育方式已经或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一定要立场鲜明地禁止。
如果有些老人本身具有某项技能,比如很有思想、文化素质特别高,见多识广,他们的育儿能力不容小觑。
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彭壮壮先生,他幼时与外公外婆生活,父母求学美国。
他的外公外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是那个年代稀有的高学历者。
外婆辅导了所有第三代的英语,外公古稀之年仍自学模糊数学。
彭先生说,他在10岁之前“厌学逃学”、“胸无大志”、“全不开窍”,三年级应用题考试几次不及格,作文被当反面教材当众朗读。
在外公外婆的帮助下,顺利扭转颓势,后来他本科读哈佛大学、博士读普林斯顿大学,职场表现也不俗。
3、保护孩子独特的内在驱动力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经常被孩子的某些行为所震撼。
你以为TA不可能会说这个成语,却在某个时刻突然说出来;
你以为TA还是任你打扮的洋娃娃,某天早上TA坚持只穿自己挑的衣服;
你以为TA还不能理解的指令,TA突然心领神会……
举这些例子,我想说明无论选择哪种养育方式,都不能忽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广义来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有些人有语言天赋、数学天赋、人际交往天赋等常规思维里的天赋,还有一种天赋是能够专注很长时间去做一件事。
拥有后一种天赋的人虽不像拥有前一种天赋的人耀眼,但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人生会充满信念、充实,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
父母不必因“别人家的孩子”盲目焦虑,更不能因此责备、打击孩子,而是保护伴随他们生命的内在驱动力,让孩子拥有不断拓展人生边界的能力。
抛弃固有观念看隔代养育,选择隔代养育的父母们的育儿焦虑有没有减少一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