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天然是有歧义的,所以才会有“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这种说法。
所有的沟通之中最让人头疼的不是词不达意,而是每个人对词语的感受力不一样。
词不达意只是表达者一个人的事,通过不间断的锻炼和长期的摸索,总能和词语磨合出一定的共鸣。而对话则需要对话双方各自对词语的共鸣是在同一范围内的,所以我们会发现熟悉的人之间的对话经常会无头无尾,但是双方的沟通却很顺畅,而有的时候明明已经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了,但是对方还是一脸懵圈,无法理解。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表述,但是对方还是无法理解的时候,不要着急,一定是表述的所有词语里有些词对方无法和你产生同样的共鸣,这个时候就需要想办法换一组词语进行从新描述。
语言是一种因环境而生的事物,沉浸在语言环境里的感受其实是无法真正用某一个语言来表述出来的,所以很久之前就有个笑话说中国的菜谱是天书,不会做菜的人根本就看不懂。少量油,适量糖,少许盐,小火炖烂,菜就好了。
写菜谱的人一定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看的人却总是一头雾水,这就是表达的常见困境。原因就是看菜谱的人大多不会做饭,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理解厨师的语境,无法理解适量、少许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所以当对话出现障碍时,试着换一种说法重新表达一次,尝试用不同词语的交叉语境来定位真正想要表述的意思,也许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