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过,我的小家给了我港湾的感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感受到被老公和婆婆无条件接纳,可以跟他们说任何想说的话。
不过,这几天,我又几次感觉到面对婆婆时有口难开的尴尬。
还是那三个恐惧点:
1、跟婆婆说了,她会不会不开心?
2、婆婆会不会觉得我太矫情?
3、我也有缺点,婆婆会不会因为我老给她提意见而不高兴啊?
但是对于老公,我是没有任何顾虑的。目前,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让我有意愿、有勇气坦白分享任何想法的一个人。
我思考了一会,婆婆明明也做得不赖,也明说过、向我保证过,我可以获得我想要的安全感,甚至理解我的戒备心,为何,面对她,我还是不能做到像面对老公一样?
主要还是我自己的原因。我想,一方面,我对自己还不太自信,太习惯讨好别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这种倾向与我日夜相伴二十几年,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另一方面,我们非常依靠婆婆带孩子,内心里,我觉得很亏欠她,在提要求和建议时,底气不足。再就是,婆婆有时候有点急躁,她急的时候,那眼神、那语气、那姿态,有一定的爆发性,我害怕这样的场面,但我应该意识到,她的改变也需要时间。
我跟老公的默契,也是经过了大量时间的磨合、试探,无数次的沟通、交底才形成。
安全感、亲密感,不是说有就能有,不是做出一点改变就会有,甚至在做出很多改变后,也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投入,才能慢慢形成。
就像让一只陌生猫猫或狗狗,让它信任你,愿意对你袒露肚皮。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以上思考,其实又给了我另一种启发。
很多人误以为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0-3岁的阶段,他们什么都不懂。大人的影响还没有那么早。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
以我家孩子为例,在她半岁之前,我一直觉得她像个小动物,跟我没有什么互动性。等到她快1岁时,她学会了走路,能自己控制跟我们的距离。这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她已经能基本听懂母语了,并且在更早的时候,学会了察言观色。
再过了2-3个月,她学会了用哭以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时候,我们才明显感觉到,我们跟她说的不同的话、说话时不同的音量、语气、情绪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回应。
凶她、说要罚她、讽刺她,她会生气、抗拒、甚至哭。
平静地描述事实、发挥游戏力、认真观察、敏锐回应,她会很快乐,很愿意合作,即便被强制停止危险动作,也不会过度哭闹。
小区里有的孩子,2岁左右就能爆发出惊人的不配合,再接触一下养育者,发现他们经常当面否定孩子、给孩子贴标签,亲子沟通的渠道已经开始堵塞。
我坚持后者,也必须坚持后者,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点一滴中给她建立实实在在的、强大的安全感,让她从心底、从潜意识都明白,妈妈真的是她的港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