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论语》原文之一百八十一

学习《论语》原文之一百八十一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4-06-06 06:55 被阅读0次

    子张问善人[1]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2]。”

    【注释】

    [1]善人:指本质善良但没有经过学习的人。

    [2]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

    宋·程颢、程颐:“践迹,如言循途守辙。善人虽不必践旧迹而自不为恶,然亦不能入圣人之室也。”

    明·张居正:“夫其不践迹而自不为恶,此善人之所以为善人。不践迹而亦不能入室,此善人之所以止于善人也。”

    【译文】

    子张问善人之道是什么。孔子说:“如果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学问修养也很难达到高深的境界。”

    【解读】

    孔子认为本性善良的人,要使自己的道德学问达到高深的境界,必须向前人学习,踩着成功者的脚印前进。否则,就找不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应走的正确道路。循着前人走过的成功道路前进,能够少犯错误,避免走歪路而节省时间和力量。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获取一些间接经验,以期保质而又高效地完成任务。

    子曰:“论笃是与[1],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释】

    [1]论笃是与:论,言论。笃,诚恳。与,赞许。意思是对说话笃实诚恳的人表示赞许。

    宋·朱熹:“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

    明·张居正:“然人藏其心,情伪难测,外貌未足以尽人也。若不加深察,只论人于容貌词气之间,见以为笃实而遽许之,则斯人也,其果表里相符,而为有德之君子乎?抑亦矫饰外貌,假做个老实的模样,而为色庄者乎?”

    【译文】

    孔子说:“言论笃实的人总会受到赞许,他们是君子还是表面庄重的人呢?”

    【解读】

    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会说而不去做。这种人往往说的时候态度极其诚恳,让人不得不相信;可是却总是不见其行动,说过的话如同没说过一样。这种人就是令人讨厌的伪君子,他们总是给人希望而又让人失望;时间久了,就没人再相信他们。我们应努力追求言行一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君子。

    子路问:“闻斯行诸[1]?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

    [1]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过人。

    明·张居正:“可见圣人立教,与帝王出治,其斟酌化裁,操纵阖辟,皆不出此二者,所以能甄陶一世,而尽君师治教之责也。”

    【译文】

    子路问:“凡事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做。”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您‘听到了就做吗’,您说‘有父亲哥哥活着,不能这样做’;冉求(冉有)也问您‘听到就做吗’,您说‘听到了就做’。我糊涂了,我大胆问问为什么。”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大胆做;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让他退一退。”

    【解读】

    子路的刚强鲁莽,勇敢好胜,是出了名的,孔子总是担心他因为勇敢而丧命。所以,子路问“事情听到了就去做吗?”这个问题时,孔子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而冉有性格内向,沉静寡言,且胆小退缩。所以,在冉有问同一个问题时,孔子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其实,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论语》原文之一百八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dp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