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悟《孩子的时间管理,不止是时间管理》

感悟《孩子的时间管理,不止是时间管理》

作者: 中年大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17:08 被阅读0次

    感悟《孩子的时间管理,不止是时间管理》 

    1、最有效的赏罚,就是“以即时因果为赏罚结果”,也就是说,让一个人体会到,自己摸火就会被烫,那他自然下次就不摸了。孩子越小,即时性越重要。快点写作业的好处是,为自己赢得时间。赢得时间做什么呢?当然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看动画啦、看书啦、打游戏啦,什么都可以。这种时候,孩子才有“快”的动力。

    —— 提出可以打游戏,周二、周四在写完迪士尼后,可以打一集。

    2、我个人觉得,我们最应该让孩子达到的,是另外的四个字:心里有数。这种情况下,时间管理是表象,自我认知是内核。孩子管理的不是ta的时间,而是ta的学习状态。比时间管理更深层的,是自我管理。

    3、想让孩子做到自我管理,并不一定需要这个孩子是牛娃,而只需要这个孩子有两点特质:

    对自己的状态有自我认知;

    对自己的成就有自我要求。

    自我认知是“心里有数”的第一层:清楚自己的现状。对小孩而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孩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你问他“你学会了吗”,“你哪儿没学会”,“你任务都完成了吗”,“你有什么困难”,他都是答不上来的。

    自我要求是“心里有数“的第二层:清楚自己想怎样。不一定每个孩子的自我要求都是拿第一名,有的小孩可能满足于班上一般名次。有的孩子可能是希望自己某些方面做到更好,或者只是简单地不想落后。只要有期许,就有自我调节。

    4、孩子的自我认知,是需要语言来发展的。

    没有人能先天就对自己了解得清楚,有许多人,到了中年依旧对自己懵懵懂懂,说不清自己的状态。自我认知,首先需要有一种“向内看”的习惯,就好像一盏内在探照灯,时不时照一照自己。

    这一盏内在探照灯,是如何点亮的呢?是会被对话所点亮。当父母和孩子对话的时候,经常用提示性问题和提示性语言让孩子关注他的自我状态,时间久了,孩子会把这样的思维和表达作为自己的习惯。

    例如:“你现在想看这本数学册子吗?”

    “你刚才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他说得不对吗?”

    “积木倒了,你心里有挫败感,这很正常。没关系。没关系。”

    “你担心自己说得不好,是吗?”

    “你不喜欢这个老师吗?”

    5、“自我要求”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掌控的主动性。

    这也需要两点,一是孩子对自身能力有自豪感;二是孩子能做到自我控制。

    对于自豪感,也就是心理学上提到的“自我效能感”,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主动性至关重要。一个人一生,最容易前行的方向,就是真实体会到“我能行”的方向。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擅长学习,擅长哪方面学习,因此不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父母就是需要潜移默化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我很擅长学习”,从而让孩子对于自我成就有自豪和期待。想让孩子产生这种自豪感,也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例如:“哇!你能把这个拼图拼起来啦!半年前还不会呢。”

    “呀,这是你自己搭的吗?太惊人了!”

    “你已经理解了几十和几百,也太棒了!。”

    “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简直了不起。”

    “对,你说得对,你的逻辑推理不错。”

    这个世界上,其实所有小孩子的认知进步轨迹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只在于,一部分孩子懵懵懂懂就长大了,另一部分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感觉“我好棒”。

    进一步,如何让孩子把这种自豪感转化为自我要求呢?

    重要的一步,是让孩子把成就归功于自我。也就是说,让孩子不仅感觉到“我在进步”,而且将进步归因于“是因为我自己努力想办法”。人格研究中曾发现,一个稳定高自尊的人,会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稳定性因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悟《孩子的时间管理,不止是时间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fz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