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ha大家好,新的一天一切顺利呀~
1.一个有趣的问题
今天在小红书里看到一个有趣的标题:35岁的我,没房没车没存款没婚姻也没有男朋友,工作一般,这么一事无成的我该怎么办?
满屏的不知所措和恐慌,好奇之下,点开看了评论,一部分表示,自己也差不多是这样,习惯就好;一部分反问“早干嘛去了”;还有一部分就是不痛不痒的鼓励,现在开始努力,未来可期之类的。
其实说实话,我也一直都有年龄焦虑,但是倒没有上升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层面,更多时候我想的是哪里出错了,该怎么做才能改善,能接受的最大付出是什么?
我在想,如果有高人出现,直接回复题主,哪个城市有机会,哪个行业现在很火爆,哪个职业值得深耕。大概率题主的困惑并不会减少,因为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基础认知——35岁必须有所成就,35岁还没有所成的人生真是太失败了。
是因为陷入了这种挫折感里,所以才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她此刻最需要的不是告诉他机会在哪,当然这个也很重要,但第一步更要紧的是,重塑她的认知。我们应该理解,这个世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时区。
35岁,不一定要有所成就。比如刘邦,出身农家,30多岁时也才担任沛县泗水亭长的一名小吏。可是48岁时,他被沛县父老推举为沛公,51岁成为汉王,56岁开创了大汉帝国。
不仅古代如此,现在也有很多前半生一无所成的名人。像是电影界的李安,在家赋闲六年,36岁大器晚成,如今成为电影界的标杆。
国内这样,国外也是这样。《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大学毕业出来做秘书,结婚,被家暴,离婚,28岁成为单亲妈妈;最潦倒的时候靠失业救济金交房租,押金都是跟朋友借的;房子冬天没暖气,只好推着婴儿车去咖啡馆写作,一杯咖啡呆一整天,然后是连续多次被出版社拒绝。但是如今的J.K.罗琳,已经是全球知名的作家。
名人之外,普通人也是这样。在俞敏洪老师的书里有提到,他有一位同学,特别喜欢研究蒋介石,研究了10年,一直坐冷板凳。后来做学术报告被一个美国教授发现。教授欣喜于有人也能十年如一日研究蒋介石,于是特别邀请他去美国大学读博士,又做了大学教授,专门讲蒋介石。
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重点,就是每个人所在的时区是不一样的。不要规定自己,多少岁一定要像谁谁谁一样达到什么样的成就。
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就不要被外界所谓的成功标准给框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