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幸福,需解决三大问题
今天(2022.11.1)很荣幸,有机会参加南宁市特级教师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得以聆听了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导师高海波教授的课。高教授提到“梁漱溟人生三大问题"特别引发我的兴趣。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要幸福,需解决三大问题。
先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然后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解决人和身心之间的问题。
梁漱溟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一、人对物
人对物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问题。
人有自然属性,有求生欲望。人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获得必须的物质保障,就要面对并且克服客观现实带来的障碍。解决不了人与物的问题,生存问题得不到保障,不可能感到幸福。解决方法是发展理智,掌握科学,改造环境。这种以解决人对物问题为中心任务的文化,属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西方文化在解决人与物的问题上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建立起发达的物质文化。然而错误的是他们把这种与物斗争的方式引入人与人之间,造成人们的对立、争斗、残杀。使人为物所累,甚至恶化至用物灭人的境地。
二、人对人
人对人的问题,即人与社会的问题。
人有社会属性,都应对社会的稳定有所作为,对人类的发展有所贡献。人是群居动物,如果解决不了人对人的问题,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从而孤独寂寞,抑郁寡欢。解决人对人问题的最大障碍是“妄心",即私心。解决的办法就是“致良知”,即循天理。也就是维护“各有所长,各得其所"的天道,反求诸已,促使人们互以尊重对方,彼此礼让,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创造出利于人类发展的生存环境。在以解决人对人的问题为根本任务的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片面追求物质技术的态度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三、人对生死
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即人对自己的问题。
人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有无志向并为之坚守。障碍的关键是内心的是非标准不明。如果看透了事情的本质,知道当做,而且恰好遇到了它,就会不畏艰险(即使有性命的风险)去争取做好它。
王阳明先生曰:“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来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为?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茌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只为也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
阳明先生倡导致良知,将生死问题归于良知的遮蔽与否,个体的生死超越与众生的身心安顿乃至家国命运相联,主张以刚健有为的精神,克服个体生命的短暂与局限,在有限的当下呈现无限的生命。
人类只有在人与物、人与人的和谐都得到圆满解决后,才能腾出手来将重点移到人与自身生命关系的问题上,从而进入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当人的发展到上述三大问题都圆满解决,对此最高问题的解决,人生终极意义方能真正实现,得到了真正意义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