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排练的时候,我买的管乐专用口罩,还到不了货。麻烦各位管乐选手自己在家,在现在口罩上开个洞,能把那个吹嘴塞进去就好了”
“另外,乐团委员会讨论以后,决定儿童乐团本月25号的音乐会取消,但我们的日常训练计划照常进行”。
作为亚洲室内儿童交响乐团的负责人,锂最近几天真是有点焦头烂额。政府出了最新的检疫政策,要求所有在舞台上不戴口罩的人士必须自费接受“捅鼻子”的检疫方式,不再接受口水检疫结果。而政府场地的防疫措施也在升级,日常排练也需要更严格的防疫标准。
“时间仓促,我们不得不取消此次的音乐会,虽然孩子们已经期待很久了。” 锂有点惋惜地说。她一边查着网页上的信息,一边和群里的小朋友妈妈沟通。最近两年,作为乐团事务负责人,除了乐队相关事务,她搞得最多的就是防疫措施。一会的功夫,她就把“捅鼻子”测试的具体细节,检疫地点找到发给大家了,还有下单了管乐专用口罩。
小乐手的妈妈们也觉得有点烦恼。这几年孩子们基本没有参加什么演出,想着如今疫情控制的很好,孩子们终于可以上台表演一下,这个突然升级也不知道是什么契机。尤其是还要给满怀期待的孩子们解释。
亚洲室内儿童交响乐团是一群交响乐专业人士组织的民间音乐团体,主要是为爱好交响乐的孩子们提供一个训练,学习和演出的空间。具有最基本的乐器能力的孩子们都可以参加,每周集中进行训练,定期举行演出。
“学乐器是一个需要坚持的事情,孩子们如果能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有一些实际表演的舞台,会更容易坚持,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乐团的创建者唐先生描述他们建团的初衷。
每周日的下午,在湾仔的循理教堂的礼拜堂,总会有悠扬的乐声流转。孩子们在礼拜堂前面的一个小舞台上,一架钢琴,若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大号,小号,圆号,萨克斯风,还有定音鼓,架子鼓,木琴等。在指挥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一起演奏着指定名曲。锂会在前一周把指定曲谱发到群里,要求孩子们先练熟,周日就是让老师对一些问题进行指正,然后大家群体演奏磨合。
舒的女儿学习小提琴三年了,她最近加入到乐团。“从我第一次带孩子来,就决定让她加入了,孩子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大家一起合奏特别有感觉,尤其是看到他们的音乐会,觉得特别骄傲。可是,中间疫情耽搁了好长时间。本来想到最近疫情稳定了,没想到突然又升级了管控,期待好久的演出取消了。”
对于小提琴这样的弦乐来说,其实都还好,平常训练时都带着口罩,相对安全也不影响演奏。管乐就不同了。莲的儿子吹单簧管,戴一般的口罩没法吹乐器,排练我们都很小心,量体温,尽量隔开一定的距离。如今,政府要求要么戴口罩,要么捅鼻子,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管乐需要气息,就算是戴着专用口罩也会影响。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享受音乐,能不能坚持下去。
针对管乐手的口罩问题,群里妈妈们讨论了半天。“管乐演奏气是从喇叭那里出来的,戴口罩其实起不到特别的作用。”“嗯,可能需要在喇叭里装上过滤网……”。大家越讨论,越觉得既好笑又无奈。这样下午,管乐演奏几乎是要停止的节奏。政府的严格防控没有错,孩子们的演奏热情也要保护,大家只能感叹病毒的凶猛。而这个时候,谁不是在一个细细的钢丝上小心翼翼地走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