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女生不爱化妆”,有个答主只说了一句话,就获得了数千个赞。她说,其实很多女孩子大学之前都是当做听话的男孩子来养的。
比起那些长篇大论的分析,然后上升到“女权主义”和“社会根源”,我觉得这个答案特别接地气。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前两天一个朋友说情绪很糟糕,约我去看电影。说好提前见面,这样可以先聊聊天,结果等到电影开场她还没有来。
本来我以为朋友是不是因为情绪失落不想出来了,甚至还有些担心会不会做什么傻事。
刚想给她发消息,就看到她蹬着高跟鞋,猫着身子,朝我挪来。眼角的珠光粉和包包上的镶钻让我觉得她走错了地方,影院对面的酒吧才是她的目的地。
大晚上的,又不是去约会,打扮得这么隆重,真想给她翻个白眼。
散场后,她给我道了歉,然后说自己已经进化到了“不化妆绝不出门”的地步。
其实,这样的话很多女生说过吧,但像朋友这样能够每天做到以至于她大学舍友从没见过她卸妆后的样子真是千里挑一。
我特别佩服她在自我形象管理上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是有句话说么,随随便便就能坚持下来的女生很“可怕”。
然而,那天她给我揭开了真相,“卸了妆她们就认不出来我了”。
好像,我也没有见过她素颜的样子。
▼
她说小时候,如果对一件漂亮裙子盯得太久,或者偷偷涂了妈妈的口红,十次里面得有八次被长辈说“臭美”,不幸的话,还得被她妈打骂一顿。
她记得有次她跟着电视里的美妆节目,只是给自己描眉化眼影,把T恤打个结,露出了肚脐。
结果她妈看到后破口大骂:“小小年纪不学好,打扮地花枝招展干什么,想去勾引谁!”
“勾引”对一个小姑娘来说是天大的罪行,那是她最受伤的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动过那些“大人的东西”。
她说当时在学校,的确只有“坏孩子”才会化妆染发,她们都是堕落的,借此来安慰自己,可是在心里还会偷偷羡慕着。
“她们就是很美很精致啊”。
所以高考后,她借口去亲戚家住,以便逃离她妈的视线,苦学化妆。“我的五官没有一个好看的,脸大,小眼睛,没有眉毛…化完妆感觉自己变了个人”。
因为童年受到的伤害和长期的自卑压抑,让朋友对化妆这件事有了极致的追求,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的心理缺失。
但她必须要时刻保持紧绷的状态才能维护现在“女神”的形象,每天要比别人早起晚睡,要对皮肤做很多护理,要随时补妆,要避免任何可能弄花妆容的小动作。
美丽让她更加自信,也在无形中带给她很多压力。
有些心疼。
以前一直被教育“朴素美”,接受着“外形不重要”的暗示,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化妆是一门学问”,“漂亮是一种稀缺资源”,“追求美丽是人类的天性”。
我们接受了落后于时代的观念,却要活在这个时代。
其实,“外在美”和“内在美”从来都不是对立面,都需要“审美教育”和练习。
可是,没学过爬就要站起来走,即便姿势不好看,也只能走下去。
▼
然而,比起“审美教育”缺失更可怕的是“化妆”与“不化妆”的派系斗争。
曾经见识过一些奇葩男友的“脑回路”。女朋友打扮得美美的去见男朋友,结果他说想看素颜,不喜欢“浮夸做作”的。
当女生好不容易鼓足勇气抱着对“他爱的不是我的外在”的试探素颜露面时,却只能换来一句,“还是化妆吧”。
一万点暴击。
所以,女生总要经历受伤才能成长的。那些嘴上说着喜欢“素颜”的男生,可能喜欢的只是天生丽质而已。
可能只有当男同胞们感受过化妆的“乐趣”和“无奈”时,他们才会理解女朋友那种“女为悦己者容”的用心和期待。
异性无非就是双标,同性之间的厮杀才是最有戏剧性的。
化妆的嫌弃不化妆的粗糙,不尊重别人;不化妆的吐槽化妆的妖艳,不知道自然美的珍贵。
不过,不化妆的可能不知道化妆的他们卸了妆都比自己美;
化妆的可能也不清楚不化妆的早就逃离了“观念绑架”,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了更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上。
总有人喜欢judge他人,却不愿意思考一下自己想要什么,想变成什么样的。然后,说一些无脑“风凉话”时显露英雄本色。
▼
归根到底,是否化妆本就是一种个人选择的自由和自由的选择。知乎上那个问题自然有它的历史根源和其他影响因素,但我们的选择并不需要被强行束缚于这些东西。
还有人说,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有群体性,所以化妆的本质是渴望被接纳和融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本质,但我确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需要。
至于如何满足这种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这是喜好问题,不是是非问题。
如果想在喜欢的人面前更有魅力,我想你会装点自己,弥补短板,也想你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长处;
如果压力大,精神差,气色暗沉,我想你用一管底霜一只口红解决燃眉之急,也想你能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调整作息;
如果代表公司、集体形象,参加重要的活动,我想你尽可能地体现自己的重视,展现出更好的一面,姣好的妆容会祝你一臂之力,但不限于此;
我想你的盛开,首先是源于自我的愉悦。
以及,学会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