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于的实体世界相同,但不代表我们的认知相似。
主观令我们相遇和相离。
——熙文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29869/094726d8f40e8371.jpg)
突破现有境界是一个很悬的问题,因为近乎所有人都没办法给你或者其他人做出一个完全正确的定义或者论据。
这就像是小学生没办法去讨论1+1=2的问题。
所以想要突破这种状态很难,但我会有这样的小方法帮你大体思考上进行突破,但在这之前我也会给出解释。
01
相同的实体世界
我们处于一个相同的实体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一花一草都是完全相同的。而且它造成的直接信息也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
四川成都熊猫保护基地里的那个站在木板凳上卖萌的熊猫,是唯一的一只熊。我们看到的样子也是完全相同的。它发出的声音也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但这不代表他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一样的。
02
不同的虚拟环境
——我们很难避免我们的主观性,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的主观为潜意识下的客观
我们生存的环境却不大相似,造成了我们感官上对这个世界的不同感受。
再举个例子:
你同班的校花赵梅美打了个喷嚏,你看到她似笑非笑的眼神,游离的手臂,似要捂住嘴巴。让你再一次陷入对她的迷恋。但你旁边被打到喷嚏的女生布蛮夷可不这么想。
而且你们每天的信息即使相似,但不会是完全的。毕竟你们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可不是么,这些不同的环境造成了大家与众不同的性格环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形成许多的偏见和想法。再者你甚至不会发觉。所以一些你认为是枷锁的不可逾越的事情在别人或许相同,或许会成为一些视为平常的习惯。这就是所有的问题。
03
处理问题的两种方法
寻找这个真实,是出现在自己身上的偏见的么?(因为没办法出现绝对真实,所以我把它称为相对真实)使用自己各类渠道的信息,对于完全相反的信息。在不理解的信息用泛射方法来思考。尝试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论证
寻找这个真实,是出现在环境身上的偏见上的么?使用自己各类渠道的信息,对于完全相反的信息。在不理解的信息用泛射方法来思考。不要用自己身边的例子。
我们都处于一个相同的世界么?很明显是的,但也有人反对。有人曾经告诉我据他所知,这个世界带给所有人都是一个完全相同的。辩论者有的站在理论物理上(当然我并不了解这门学科),有人站在文学和人文心理学的角度上。但纯属我个人所想,我们的物理世界应该是相同的。——但这不是本文的讨论中心
感谢你的阅读,非常欢迎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