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读了《联大八年》,THE GREAT GATSBY, 《庄子諵譁》、《你一年的8760小时》、《时光是最美的花旦》、《文化与教育》。本要逐本写读书笔记的,拖延到现在只好来个一锅烩了。
对于联大,从不知所以,到一知半解,到了解来龙去脉,经历了很长时间,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零散地瞥见一点影子,七拼八凑地有了个模糊形象。这种模糊最容易激起人的好奇心,所以在当当网淘书的时候看到特价书中有《联大八年》就果断收了来。这是联大师生在联大的不同时期散篇文章的结集,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期看联大,仁智各现。虽然整书没有连贯性,但这些碎片拼凑更接近真实。以前在其他书里看到的联大是殿堂一般神圣而遥远。从《联大八年》则可以看到,它也曾处境窘迫、困顿,联大的学生也曾有过迷茫、动摇甚至逃兵,联大的教授也有无能的、卑鄙的、混日子的。《联大八年》虽然成书局促,文章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但读来真实可信,不失为一本了解联大颇有价值的书。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英文版在我读来还是颇有难度的,书中有大量的长难句,用词也不似我们的课本和英文版的人民日报那样平庸。读了前面二三十页还基本没进入剧情。故事情节展开之后,读的倒是津津有味挺顺溜,但实在也不明白主人公名前冠以great的意义所在。一直到了故事结尾处,great是从主人公的父亲口里说出的。他为他儿子的年轻时勤奋刻苦的毅力骄傲,为他儿子所积聚的财富而骄傲。在我,是没有看到GREAT的。这本书的名气这么大,不知道是推崇奋斗、爱情还是财富。也许是我英文功力不够,没有完全领会书中深味,也许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致。正如钱穆在《文化与教育》中所说的:“中国主孝,欧西主爱,印度主慈”“歌德,北欧文学之圣也,著少年维特之书,夫以一男爱一女,不能自解脱,而至于杀身以殉,其事在中国、印度,若皆不可以为训,而欧洲人读者,莫不奉其书为文学之圣,岂不男女相爱,正为欧西一大教?抑且为欧西文化一柱石。”THE GREAT GATSBY,恰如其分地做了钱穆观点的一个完美注脚。
知道钱穆源于《朝闻道》,那本书中介绍了民国时期百名时俊,我看完书依然不舍释卷,按着自己的心意做了个目录贴在扉页上,把每个人的生卒年月逐一做了标注,发现有两个人恰恰活了一百岁,钱穆便是其一。连续读完两遍《朝闻道》之后基本上书中人所写的书遇到就买,钱穆的这本《文化与教育》就是这么来的。这种书要静下心来细读才有味道。虽然是专论和演讲词集成的小册子,管中窥豹,也足以见一代大师的爱国、敬业、睿智、远见。全书言简意深,历久弥新。对于文化的定义,他是这么说的:“夫文化不过是人生式样之别名,举凡风俗习惯信仰制度,人生所有事皆属之。”你看,一个“人生式样”把这么抽象的概念解释得清楚明了。
《你一年的8760小时》,书名已经明白标示了是关于时间管理的励志书。作者艾力是新东方柱石级人物,一个新疆维族小伙子,毕业几年的时间,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令人钦佩,书中介绍了他的奋斗史,但我觉得他那样的强度真不是一般人能效仿的,但书中介绍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逆向时间规划法”是很有借鉴价值的。鉴于我特别容易受到励志书的蛊惑,正想艾力书中讲的,每一次看了励志书“都以为得了良药,可以改善自己生活的糟糕状态,每一次最后,人生重新陷入灰暗”,不敢枉评艾力的书可否成为我拖延病的终结者,但肯定要试一试的。艾力也说了:“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庄子諵譁》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几个月了。每次读几页,拿得起放得下,读的时候深以为是,心有戚戚,捧为至宝,但每次放下的时候,又没有留恋和不舍。这种感觉很像对父母的依恋。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感觉舒适可人,哪里也不想去,一旦要走,也就走了,没有不舍,没有纠结,但不管离得有多远有多久,那种温暖在心里总不会忘记,总不会随时光黯淡。两年前开始听的《南禅七日》录音也是这样,已经很久没听了,但还时而在耳边响起他的声音。自从2005年西安一位网友向我推荐《论语别裁》以来,每年都会读一本南怀瑾的书,每一本都是这样:读时不在,读后不离。不像读其他书那样如花开花谢。
《时光是最美的花旦》对十几部古典剧目做了阅读赏析:《桃花扇》《长生殿》,《汉宫秋》,《牡丹亭》《红梅记》《宝剑记》,《望江亭》,《柳毅传书》《张生煮海》《救风尘》《风筝误》,《西厢记》,《秀褥记》,《谢天香》,《琵琶记》,《浣纱记》,《倩女离魂》,《疗妒羹》,《玉簪记》,《西楼记》《梧桐雨》。其行文正如封面上长舒曼舞的水袖——柔美、飘逸。作者时而与角色融为一体,时而跳出戏外旁观,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徐不疾、气若吐兰。一个个故事在她笔下如一道香溪款款流动,惹人爱怜,又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想作者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女人。百度了下,秦弋天居然是个还在求学的小姑娘,是不是很励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