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二章 刘伯承赈济彝民,小叶丹歃血为盟。
却说红军一路向西,准备过乌江进四川,8月23日来到了四川凉山冕宁县彝海镇,这里是彝人天下,彝族现有两个部落家支,由于官府为了好管理他们,在他们中间互相挑拨,使同一个民族的两个部落成了世仇,经常斗殴。历代官府都敌视他们,所以彝族中流传着“汉人不可信”,彝族人一半务农,一半靠打猎为生,故几乎家家都有火枪鸟铳。
红军一来,多受火枪鸟铳的袭扰,一日红军战¥¥¥,又被火枪击伤,旁边战士气愤不过,拿起钢枪就要打。被班长制止,班长¥¥¥说:“不可,难道你忘了红军规定来吗?”原来红军过彝族有明确规定:“遇彝族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可耐心说服,我们仅仅路过而已,别无他意“。彝族人见红军并不伤害他们,渐渐围拢过来,刘伯承见彝族人穿的衣衫褴褛,一问得知,去年收成不好,粮食不够吃,打的野味都换了粮食,就没钱买衣服了,于是刘伯承指示红军司务长给他们每人一块银元,彝族人从没有见过汉人对他们这么好,无不感激,奔走相告,头人小叶丹得知特前来感谢刘伯承,见刘说道:“谢大头领慷慨解囊,”刘笑道:“我们红军无此称谓,我比你大,你可称我大哥,”小叶丹欣喜异常,小叶丹道:“少有汉人待我为兄弟,刘大哥如果瞧的起我,我愿与大哥结为金兰只之好,”刘道:“好,”于是二人拜天地,刘长为兄,丹小为弟。
刘伯承知道彝族人一半靠打猎为生,最缺的就是枪支弹药,刘伯承慷慨地赠送了小叶丹一些枪支弹药;小叶丹看刘伯承如此慷慨,万分激动说道:“我无以回报大哥,就赠送两个奴隶娃子给大哥,让他们照顾大哥,刘伯承听了哈哈大笑,小叶丹不解以为刘伯承嫌少,就又说道:“大哥如果嫌少,哪就送给大哥四个,”刘伯承说道:“我们红军的队伍不兴这个,在我们红军的队伍是人人平等的,不过他们要是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欢迎,刘伯承如此一说,一下子有许多彝族小伙加入了红军。
小叶丹又道:“我有一事请大哥帮忙,”刘道:“请讲,”小叶丹说道:“我与另一彝族首领¥¥¥是世仇,今天大哥兵强马壮请帮我报仇。”刘听了哈哈大笑,问道:“最欺负你们的是谁;” 小叶丹说:““是'汉人,是官府;”刘道:“是啊,是官府是这个社会欺负你们,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宗旨就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人欺负人的社会,所以我们要打碎这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也是彝族,和你们是同根同源,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你们应该团结起来对付哪些欺负你们的人。”刘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般让小叶丹顿开茅塞,暗想:“是啊,我们同根同源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 !小叶丹有了刘伯承的帮助成立了彝族自卫队,刘伯承临走时赠送了一面红军的红旗给小叶丹。
至此有了小叶丹的帮助,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区。
过了彝族区,红军来到了安顺场,前面就是大渡河,只有一个康熙年间修的铁索桥,叫泸定桥。泸定桥由¥根铁索组成,桥宽只有3米,桥对岸有两个碉堡分列左右,封锁桥面,每个碉堡有一个班,及一挺机枪把守,¥¥¥说:“我在碉堡里,共军没有炮,只要一挺机枪封锁桥面,鸟都飞不过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派了一个营的人驻守。¥¥¥于¥¥¥日派了几个船,¥¥人暗渡乌江,约定枪响,这边就开始强渡。那知乌江水流湍急,派去的¥¥¥人很快就不见了踪迹。

欢迎欣赏,谢谢打赏,更欢迎批评指正,因小说篇幅较长300多章,未来得及校订稿,有网友欲先睹为快,有错别字空白处请见谅。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抄袭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