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奥斯卡风向标的美国电影协会公布了年度十佳电影,《别告诉她》名列其中。
这部在国内上映前两天突然“撤档”的小成本电影,既没有大咖参演也没有名导掌控,而且故事平淡无奇,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
答案其实简单,本片直面了有海外家属家庭的问题与内心,作者在剖开了矛盾与困境之后挖掘出了最为感人的亲情之光,令这部电影堪称年度暖心之王!
01
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
故事的主线非常简单,碧莉从小便随父母在美国定居生活,当家人得知奶奶患上绝症后,一家人回到奶奶身边陪奶奶度过了一段日子。
完全西化的碧莉带着西化的观念回来,认为应该告知奶奶实情,但这显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不同,按照家人的意思则是不告诉老人,让老人开心的生活才是对老人的孝顺。
奶奶的家在东北长春,这个相对落后的省会城市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奶奶的后老伴儿少言寡语,几乎一个年迈的只会呼吸的活物。
对于西方人很难理解这样的家庭生活,可是在东北却是许多家庭的现状——老伴儿只不过是生活里的一个伴儿。
传统的大家庭生活让碧莉一下浸入到了中国文化的内部,东方文化在碧莉所代表的这种西方视角下,逐渐拉开了帷幕,从喜宴到扫墓,这些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生活片段,在西方现代的视野里反而呈现出了一种间离化的喜感。
与西方强调个体的思想与生活的独立不同,东方文化更注重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主义。
一家人的团聚、共餐、合力操办家庭大事都带着强烈的集体共情特质。这种文化以亲情为载体,可以润物细无声地侵然到每个个体。
从分别多年的陌生到逐渐拉近的熟悉,碧莉在中西文化的摩擦中,渐渐找回了藏在基因里的情感记忆,体会到了东方式家庭的温暖。
02
过去与今天的激烈对话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涌现了出国热潮。碧莉的大家庭也是如此,父母去了美国,而叔叔一家去了日本。
一个是西方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东方的发达国家。两个家庭多年后归来时,碧莉完全西化,表弟则言谈举止近乎日本人。
在二十多年前,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外的发展机会与生活质量尤为诱人,优秀人才竞相出国。
而时至今日,他们得到了想要的生活,却牺牲了这么多年与家人相聚的机会,其实很难简单地判断得与失、利与弊。
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发生了关于是否应该出国的争吵。家人们一方面说外国这里那里不好,一方面又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国,真实地反应了当下的国人心态。
在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的城市面貌科技水平已经非常发达,国内众多一线城市已经具有国际大都市气象,很大程度上如今的出国已不单纯是出于个人发展的选择,而带有着父母攀比的虚荣心理。
在关于出国的人生选择问题上,作者正视着过去的得失与今天的观念,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中,注入了自己深深的思考。
03
长辈与晚辈的情感互通
中国有句老话,“隔代人最亲”。此话不假,尤其在东北。东北人对孩子,尤其是对孙子一代的喜爱程度相当强烈。
阔别多年,再度相见,奶奶对于碧莉的爱早已溢于言表。满头白发的奶奶虽然染病,但是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奶奶对于孙女的爱,真挚而且适度,不带任何溺爱的味道。
碧莉从一开始回来的不适应与不理解,渐渐地体会到了奶奶的内心。无论是奶奶对于婚礼身体力行的重视态度,再到奶奶对于自己婚礼的美好承诺,都像慢吞吞的小火在烘烤着碧莉的心。
临行之前,奶奶为碧莉准备了红包。在中国,很多情感都是用钱来表达的。婚丧嫁娶,都是用钱在承载感情,这不是说中国人有多物质,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习俗。
渐渐接受了中国文化的碧莉,最终也理解了奶奶的红包,其实是奶奶的一片心意。
离别的一幕,是全片最感人的部分,年迈的奶奶一直送到楼下,车子驶离,奶奶的身影越来越小,奶奶擦泪的一瞬间最让人心酸……
无论距离多么远,无论分别多么久,唯情不变一如当年。纵然相隔千里,纵然岁月无情,唯有这份情感至真至诚恒久不变!
唯有这份情感才能穿越时间与地域的阻隔,永存心间温暖不变!
这电影让我们明白,其实活在哪个地方、生在哪个年代又有什么分别,心中的情感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