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秋天,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的 6 名老水手在海上航行了几周以后,毅然决定在极为危险的风暴天气里驱船返航。这些老水手希望保护船上他们捕获的珍贵海货,他们认为既然自己过去已经成功战胜过无数次风暴,那么这次风暴应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在海上等待他们的不是一场风暴,而是好几场风暴 —— 这几场风暴互相作用,形成了一种不可预测的、穷凶极恶的天气,我们把这样的气象称为“完美风暴”。
当风暴来临,富有经验的老水手试着用他们熟悉的求生策略来对付恶劣的天气,这些策略在过去的风暴中总能奏效,可他们发现,这次面临的情况是他们无法理解也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应对的。这场完美风暴最终吞噬了老水手的船只和求生的努力,我们的英雄不幸葬身大海。
所以要分析中概,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三个框架下来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局面就是这三个框架中的因素同时在往不利于市场的方向在变化,所以形成了这场完美风暴。
为什么是三个框架?因为中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它是西方的投资人 + 中国的公司组成的市场。钱在人家手里,而公司是我们的。这和美股不一样,美股是钱和公司都是美国的。所以要理解中概,首先要理解西方的投资人是怎么想问题的。尤其是那些被称为 Long-Only(下文用 LO 代替)的大资本的管理人是如何想问题的。所谓 LO,顾名思义,就是只做多,不做空的基金,它们管理成千上万亿美元的资产,大多是西方的共同基金、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等。可以说全世界的金融资本,绝大部分都在这些人手里,它们决定了资本的流向,决定了哪里温暖,哪里寒冷,哪里有泡沫,哪里有萧条。
第一个框架,就是最基本的逻辑,无论何种投资人,都必须遵循这个逻辑来交易。即,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好,企业有利润,股市才能好,经济不好,企业利润下降,会让当前看似很低的市盈率变得很高(这是在熊市中抄底的最大陷阱),股市就会不断下跌。
而当前我国的经济是往下走的,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 Covid,另一个原因是经过了多年的泡沫,除非使用洪荒之力(比如大幅调降房贷利率或者给老百姓发钱),房地产很难再像以前的周期那样来刺激经济反弹。这个大家都能感受到,也不用太多的分析。
第二个框架,是对于 LO 来说,它们都是做全球资产配置的,举个例子,可能 80% 的资本配置在西方发达国家,20% 的资本配置在新兴市场国家,而中国对于 LO 来说,不过是新兴市场国家其中的一个,虽然肯定是最重要的那个。所以第二个框架,就是 LO 配置新兴市场国家资产的逻辑。
这个逻辑也很简单,就是美元涨,就配置美国资产,美元跌,就配置海外资产。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双重收益:投资标的本身的收益 + 货币升值的收益。比如现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 4%,美元指数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买美债不仅可以获得 4% 超高的无风险收益,还能享受美元升值带来的额外收益。而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不仅货币在贬值,也无法给出这么高的无风险收益。所以 LO 会大规模的把资本放到美国去,导致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
当然,中概股是以美元或港币来交易的,但是别忘了,你的利润可是人民币呀。人民币贬值一样会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利润下降。所以在这个框架下,美元升值周期,新兴市场的股市都是跌的,中概也不能例外。
如果说第二个框架,是所有新兴市场国家共同面对的美元升值周期下的系统性风险,那第三个框架就是我们独有的了:地缘政治风险。
其实 18 年贸易战的时候中概就已经因为地缘政治跌过一波了,只是当时我们在搞资管新规控制房地产,经济本来也很差,所以地缘冲突对股价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但今年 2 月的一波大幅下跌就非常明显了,就是在俄乌冲突爆发的时候,当时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所谓地缘政治,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但对于投资来说,我们必须把它当成一个独立于其它分析逻辑的框架来理解。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对中美竞争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它已经是进行时了,而且未来只会愈演愈烈。这里我们先不讨论它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不是简单的所谓 “修昔底德陷阱”,或者 “进攻性现实主义”,我建议大家多读两遍达里奥的《Changing World Order》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繁荣与衰退》,才能对这件事情稍微有点感觉。格林斯潘说的好:如果你认为可以抛开政治谈经济,那你现在就应该合上这本书。
而我们的中概股,刚好处于金融竞争的中心。我们不得不说,如果没有外资的投资,就没有中国今天互联网的成功,而没有互联网的成功,就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 IT 人才,去继续推动科技的进步。所以过去两年中概断断续续的闹摘牌,这当然会影响 LO 的信心。地缘政治的话题太大,这里不多做分析哈,我们只需要知道中概会受到它非常大的影响就好了。
其实还有第四个框架,就是国内经济政策转型的框架,就不多分析了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