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真的不能晚上看书入眠,
晚上夜深人静,总是大脑皮层比较活跃,情绪比较泛滥,而身体又比较疲惫的时刻。
总是看着看着,就发现自己有好多的所思所想,却又懒得离开被窝,抱起电脑,然后开始纠结,拖延,常常是觉没早睡,东西也没写。
昨天失眠熬夜写了一篇关于孤寂与爱情的碎碎念,结果就是三点钟才睡觉,九点才不情不愿的醒来,眼珠子疼了一天,下午补了一觉,堪堪恢复体力,也是耽搁的一天。
身体孱弱,总是会这这那那的不舒服。头疼更是家常便饭。久久困扰。
我没有办法像真正努力的人,那么努力的。
我身体不好,心理也不好。
对,是这个样子的。
就如郁达夫《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的男主人公,抑郁,颓废,精神衰弱,甚至感觉自己肌肉都有稍稍的萎缩。
虽不至于像他一样凄惨,可第一次看到这个人物,就被吸引。甚至有一丝丝共鸣。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
瞧这名字,好像就注定了他的文字风格。
新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1921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集。他把小说当成做作家的“自叙传”主人公往往是作者的化身,生活的“零余者” 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抒发苦闷的情绪。
小说里面的“我”,留洋归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无奈时甚至想尝试苦力,可孱弱的身体怕是担不住一部黄包车的重量。
原文:“我是想找一点工作,终于找不到,就去作筋肉的劳动吧!啊啊,但是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重力”
郁达夫通过对知识分子处境艰难的描写, 控诉那个时代对知识份子的不重视。对小说里“我”的处境的介绍,让人心酸,让人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充满绝望。
小说里面的“我” 郁郁不得志,基本生活都成问题,一篇稿费如及时雨似的到来。暂缓生活窘迫,可走出房间,才发现“我”的破棉袄,已经与季节,与周遭的人格格不入,瞬间的“羞愧”,让“我”忘掉房租的事情,为自己做了新的“竹布单衫” 索性钱也是不够了,便又去洗了个澡,买些杂食。
倒也是洒脱,当然文章最后也没有说,房租最后怎么办了。 我亦常常如此,明明被困于现实,却常做一些现实,经济不太允许的事情。不顾后路的离职,不记后果的赋闲。贫困时偏执的购买一些不是刚需,却能提升幸福感的玩意儿。我也常常为自己的这种不计后果的任性买单,好在到现在为止,一切虽没那么好,却也没那么坏,这种任性,在有了宝宝之后稍加克制了些许,我却觉得那是自己的一种丢失。一种感性的丢失。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不由对小说中的“我”在困境中的洒脱充满艳羡。也对曾经的自己充满怀念
小说里面的“我”与工厂女工陈二妹,职业,学识,阶级,消费观完全不同,却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反应当时社会现状知识分子与工厂女工共同的不得意。而作为读者的我感知更多的是,只有在这种不得意生活下的才会产生的情愫与相互取暖。
“你若能好好儿的用功,岂不是很好么?你刚才说的那_叫什么的_东西,能够卖五块钱,要是每天做一个,多么好呢?”
当工厂女工陈二妹,得知“我”的稿酬能拿到五元的原文描述
“我看了她这种单纯的态度,心里忽而起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情。我想把两只手伸出去拥抱她一回。” 原文我对于她说过那些话后的心理描写。
彼此不得意的时刻,两个学识,认知不相符的人,产生惺惺相惜的情愫。
这情愫一定不是来源于怦然心动,灵魂共鸣,而仅仅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与温暖。
人在不得意时,总会一不小心想把其他温暖升华。或是爱情就是与一些别的情感纠缠,参杂在一起而生。我对后面作者里的“我”理性的控制住对陈二妹的悸动,略感欣慰,文章里的“我”因为对当时自身条件的自卑,理性控制住自己对陈二妹情感的表达。而我开心的是小说里的“我”在错误开始前及时止损。我不是否定惺惺相惜的爱情,只是更确信学识,见识,对待生活态度的匹配更为重要。我开始幻想两个人在一起后的生活,小说里面的“我”经历时代变迁,经历社会对文学工作者的重视。每日与书本为伍。而陈二妹操持家务,大概情景虽也温馨和睦,可文章中的“我”,无法美滋滋的跟爱人陈二妹分享熬了个夜写出的最新文章,无法与爱人陈二妹谈论诗词歌赋。无法灵魂共鸣,久了久了,最初的温暖又能持续多久? 文人的矫情能否让文章里的“我”对陈二妹数十年如一日。 而单纯的陈二妹是否会因此收到伤害,如鲁迅的第一任妻子般,过完孤寂的不幸福的一生。
故事发展到这里刚刚好,两个人怀揣着美好,惜惜相惜,再接下来难免被现实变的俗套且不美好了。
原文“贫民窟里的人已经睡眠静了,对面日新里的一排临邓脱路的洋楼里,还有几家点着了红绿的电灯,在那里弹罢拉拉衣加。一声二声清脆的歌声,带着哀调,从静寂的深夜的冷空气传到我的耳膜上来,这大约是俄国的漂泊的少女,在那里卖钱的歌唱,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云层破处也能看得出一点两点星来,但星的近处,黝黝看的出来的天色,好像有无限的哀愁蕴藏的样子。”
文末郁达夫对周遭事物景色的描写。压抑且美。仿佛一下子更加理解了文章里“我”生活的忧愁,和对陈二妹情感上的迷茫。看似描绘的是周遭的景物,更像是诉说着一种心情。文豪的文笔值得一直被效仿学习。
每每看过那个时代的文章,总是对那个时代充满向往和感恩。向往那个时代人民的勤劳与单纯。没有物欲横流的奢靡。又感恩如今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不用活的那么艰辛,更多的选择。
每每看到那个时代的文章,就不由得在心里感谢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感恩美好生活。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