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作者矛盾,(1898-1981)原名沈鸿德,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
茅盾的小说以反映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剖析见长。
春蚕写于1932年,作家通过描写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却破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一.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的经济凋敝,农民贫困化的现实。形象的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是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
艺术特点:小说通过对丰富的生活细节的逼真描写,旨在剖析社会问题的内在根源,体现了茅盾小说以理性描写社会问题并以形象剖析社会本质的艺术特质,小说把江南农村的风土,人情,蚕食,自然景物的描写融汇交织,歌颂了农民的农业劳动,寓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波澜。
夜读《春蚕》,闭上眼全是在农村时,扒一天玉米后,躺在装满玉米的拖拉机上,望着清明透彻的天空,感觉抬手就能触碰到星星,拖拉机突突的轰鸣声,乡村特有的清新的微风,一身的疲惫,内心却安静且充实。
那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多少个心思烦乱的夜晚,我都会想起身下的玉米棒,和头上的天空。
那日子单纯,快乐也来的比较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