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评论,请既勇敢又要接地气》
评论人要想最大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应该勇敢地质疑,勇敢地说“不”,勇敢地发出不同的声音,。
为什么说“不”也需要勇敢呢?因为在种种压力下,对于习以为常或者大家不敢否认和质疑的事情说“不”,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人是从众的动物,这种从众性使人在与别人的观点保持一致时,才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否则就会惴惴不安,担心受到周边的排斥和孤立。
为了这种安全感,我们更喜欢去迎合多数人的价值爱好作出判断,迎合大众所谓的“正确理解”,迎合身边的人对正义的看法,而不敢发出不同的声音。
然而事实上,“相同”只能使我们停在原地,大家都互相迎合,思想就会固步自封,没有新观念的冲击,社会也就无法进步了。
如果把“敢于说不归”结于特立独行,强行拔高到一定的意义,有时候就会偏离现实。
在一些活动和事件中,无需贴上过多的标签,是人之常情,不分形式和意识形态,不要发展成道德概念,对于人之常情的东西,我们不妨就在人之常情的层次去解释,而无需去赴会某个意识形态理念或某个立场。或许不如拔高那样有高度,但是更加真实,一样让人感动。
将某件事进行拔高,进行充分的升华,赋予其许多宏大的意义和高尚的光环,才会体现其价值并感动人心,其实并非如此,人们更喜欢真实和原汁原味的东西,贴近事物本源的理解,比那种无限拔高的意义更有意义。而且因为有共同的情感,可以抵达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将事件进行过度阐释和拔高离不开评论者自身的毛病,当下的评论者有以下几种毛病:第一,语态常常是居高临下式的训导,好像总想要教育民众,应该如何启蒙社会应该如何。第二,过于凌空蹈虚,都是抽象的说理而缺乏务实的评论,从概念到概念,说了半天没有一丁点儿实实在在的内容。第三,语言假大空,空话套话连篇,仿佛从官样文件中扎来的,轰轰烈烈,空空洞洞,乱凑排比,具体而没有实在的内容。
想评论去赢得人们的肯定是不容易的,因为一个不得不承认的规律就是:人们只会选择他们能够理解、愿意相信、喜欢相信的东西,而不会选择虽然更好、更正确,但他们不能理解、不喜欢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