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隐学
孝要发乎其心:读《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感悟

孝要发乎其心:读《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感悟

作者: 若冰_68765 | 来源:发表于2021-10-04 02:22 被阅读0次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以前曾经读过其中部分章节,初步了解了《孝经》的大致内容,为更深刻的理解其要义及精髓,决定从开篇始详细阅读理解全部经文,今天先阅读理解第一章。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直译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诗经·大雅》说:‘常常怀念祖先的恩泽,念念不忘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德行’。”

感悟

这一章主要是孔子与弟子曾子的对话,孔子问曾子一个问题,曾子不知,孔子就引出了孝,告诉曾子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也就是说孝本身就是达到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立身途径。

孝是是一切德的根本,所有的品德、教化都由此产生,人有品德的根源是孝,由孝这个源头流出的河流就是教化。

清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著作《围炉夜话》里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这就说明孝是所有善行的首位,一个不孝的人,很难想象他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当今社会,很多人不能很好地理解“孝”,大多以为让父母吃好穿好,冻不着饿不着就是孝,其实这只是对父母最基本的生活供养,谈不上孝。

我想真正的孝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好好爱自己

为什么要好好爱自己?因为只有自己身体好好的,才有好好工作,才能有本钱去照顾父母。假如你自己都不能让自己实现温饱,你拿什么去照顾父母。

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人十分的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嗜烟酗酒,常常酩酊大醉,让父母为之担心,这哪里还谈得上孝。

正如经文中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好好爱自己才是孝的开始。

其二、孝要发乎其心

对父母的孝要发自内心,不要流于形式。有些人为孝而孝,觉得如果不孝怕人笑话,所以硬装出孝,心不甘情不愿;更有甚者,为了给人以“孝”的印象,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给外人的感觉很是关心照顾父母,实则是在表演,根本就没有把孝真正刻于内心。

所以,真正的孝是发乎内心的,是从心底里想去“孝”,那么表现出来的行为才是自然而和谐的。

其三、懂得把孝心扩展

一个真正懂的孝的人,只孝经父母是不够的,要懂得把孝心扩展,也就是说只对亲人仁慈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孝的终极是立德,如果缺乏高尚的品德是达不到孝的终极阶段的。

要把孝心扩展,用孝养父母的心对一切众生,最后能回归一体,就回归到这个德之根本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这就是孝与爱扩展的最经典的论断。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行为准则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经史典籍中都有关于孝的阐述,如著名的《二十四孝》就集中辑录了24位古人孝道的故事,令人心生敬意。

冥想故事

在巍峨的高山之巅的森林里,住着一种山鸟高山红嘴一家,鸟爸爸鸟妈妈非常的疼爱小鸟儿。

夏日的早晨,红日东升,鲜花似锦,淡淡的花香唤醒了小鸟,于是小鸟赶紧起来,一边贪婪地嗅着花香,一边站在巢边梳理着美丽的羽毛,待羽毛梳理完毕,她就唱起动听的歌,她的嗓音真好,歌声甜美嘹亮,传遍山岳。

这时候的鸟妈妈忙着准备早餐,鸟爸爸则是一边听着女儿的歌声一边振翅晨练。

丰盛的早餐做好了,一家三口坐在一起享用美味,其乐融融。

中午,小鸟正在林间玩耍,忽然有一只海燕飞来,小鸟好奇地文:“小姐姐,你从哪里飞来?我怎么没有见过你?”海燕答道:“我从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来,今天海上刮起台风,狂风大作,巨浪翻滚,我不知怎么就被飓风吹到这里,待我休息一下,我就要回到海上去,那里才是我的家。”

小高山红嘴鸟很是好奇,她歪着小脑袋问:“无边无际的大海很漂亮吧?我可是一次都没有见过啊,你能带我去玩玩吗?”海燕说:“大海当然漂亮了,无边无际,十分的壮观,海上还有大轮船,有美丽的小岛,漂亮的很。”

小高山红嘴鸟听后很是向往大海,她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要和海燕一起去大海上游玩,爸爸妈妈坚决不允许她去,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家在大山的森林里,大海不适应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捉鱼,不能在海上生存。”

小鸟根本听不进爸爸妈妈的话,她一心向往美丽的大海。

后来她背着爸爸妈妈,偷偷跟在海燕的后面飞向大海。

飞了好长时间,小鸟终于看见了茫茫无边的大海,她兴奋极了,纵情地在海上飞来飞去,她从没有在如此广阔的天空下飞翔过,那苍茫险峻的大山里,树木茂盛,哪有海上广阔啊,小鸟高兴极了。

飞着飞着,小鸟就听大海说:“孩子,玩耍一会儿赶紧回去吧,一会天黑了,你的爸爸妈妈会惦记你的,如果你一会飞累了,你又不会抓鱼吃,你会很饿的,到那时候你没有吃的,就没有力气飞回去,那会很危险的。”

正飞的高兴的小鸟,哪里能听进大海的忠告,她忘情地飞着,飞着。

天渐渐暗下来,海上的空气也逐渐变冷,小鸟忽然一个机灵,感觉身上很冷,肚子很饿,这时候她才想起大海伯伯的话,于是想飞回家去。可是,由于她在海上飞的时间太久,天又黑下来了,她不知道家的方向在哪里,她迷路了。

这时的小鸟又累又饿又冷又怕,她后悔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偷偷飞来大海,她后悔不听大海伯伯的话早点飞回去。

小鸟漫无目的的飞着飞着,终于因为又累又饿,她一头扎进海里。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温暖的阳光照在小鸟身上,她醒来了,可是她发现自己躺在一艘硕大无比的轮船的甲板上。

原来,在小鸟掉入大海的时候,被轮船上的水手发现救了她。

水手们见她醒来,就拿来面包屑给她吃,小鸟狼吞虎咽地吃饱之后,向水手们点头致谢。

这时大海伯伯又说:“吃完饭有力气了赶紧回家吧,从这里出发,一直往东飞,不远就是你的家。”

小鸟听完,感激地说:“谢谢大海伯伯,昨天我不该不听您的话,再次谢谢您。”

大海笑吟吟地说:“不用谢,记得要听父母的话,那也是一种孝道。”

小鸟辞别大海和水手飞回家里,爸爸妈妈正焦急地到处寻找小鸟,妈妈一看见小鸟回来了,抱着小鸟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你可回来了,我和你爸爸找了你一夜,可吓死我们了。”

小鸟惭愧地说:“对不起爸爸妈妈,我不该不听你们的话,更不该不辞而别,我是个不孝的孩子,我知道错了。”

妈妈破涕为笑,“知错就改,是好孩子 。”

本文参与读经典-写心得-做冥想(四)活动。

相关文章

  • 孝要发乎其心:读《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感悟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以前曾经读过其中部分章节,初步了解了《孝经》...

  • 我和星星陪父亲

    “夫孝,德之本也。”这句话出自《孝经》,是《孝经·开宗明义章》,也就是第一章最核心的一句话,其实也是整部《孝经》最...

  • 曾子的“侍”和“避席”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学习了《孝经》“开宗明义”章,对什么是孝有了初步理解。 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

  • 读书笔记——孝经,诸侯章第三

    2019年8月15日 星期三 晴 下午读: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 【给孩子讲国学】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孝顺的孩子

    【孝经其书】 从汉朝开始,我国就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人们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还要读《孝经》。 《孝经》是...

  • 也说孝顺

    《孝经》的开宗明义章第一云: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

  • 说“孝”行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

  • 学习孝经(2)

    今天学习《孝经》第一章是“开宗明义”。“开”就是打开、彰显。“开宗明义”就是把整部《孝经》的宗旨、根本意义充分开显...

  • 学习《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二讲心得

    今天学习《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二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

  • day35《孝经》

    12月27日共读35天,《孝经》共读第一天原文:kāizōngmíngyìzhāngdìyī开宗明义章第一zhòn...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要发乎其心:读《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xb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