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8009/9d9e675846aab622.png)
夜里睡不着,一口气读完了叶广岑的《青木川》,之前看过几眼电视剧。忽而又感叹。书中的细腻,是电视剧永远也无法表现出来的。即使如《甄嬛传》般成功,也没有将书中的全部都展现出来。
谢静仪。这是看完之后我一直萦绕在我脑中的名字。这是一个有着优秀教养和文化的女子,也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给土匪的女子。按说这样的女子,被放在了土匪中间,后来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恰恰她遇到了魏辅唐,她因魏辅唐而成为了谢校长,成为了人们心中那说不出的欣慰和忧伤。魏辅唐也因她,而成为了不一样的土匪。读到一半的时候,一度非常的害怕,害怕如冯小羽的猜测一般,害怕她成了解苗子而苟延残喘了几十年。结尾终于交代的吞烟自杀,我的心中顿时安逸了许多,仿佛这一直是我期盼的,或许我早就知道,唯有死才是最好的结局,任何其他的结局,都无法给如此的女子一个更好的诠释。
出淤泥而不染,如此说谢静仪其实不是特别的恰当。因为魏辅唐不是淤泥,没有谢静仪,他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匪,他孔武而粗犷,却有细嗅蔷薇的心境。他娶了大小赵,为的是他心中那个模糊的追求,为了他与其他土匪所不一样的抱负。但是这终究是枉然的,人的高贵不是因为门第和教养,而是因为知识的广博。所以魏辅唐是悲伤的,虽然粗犷的他是感觉不到悲伤的,也没有如此的修养去知道这就是悲伤。谢校长的出现,如最后青女说的,成为了魏辅唐心中的支柱。
是的,从此魏辅唐有了一个言听计从的人。不是因为她的美丽,她的教养。而是她给了魏辅唐追求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梦想的能力。他们的精神已经融为了一体,谢静仪提供的是知识和梦想,魏辅唐提供的实践的资金和能力。就是这样的两人,成就了巴洛克浮雕的礼堂,成就了青木川这片精神的圣土。
不禁然的想起了,学校前面的石碑上,被文革也没有磨灭的痕迹:“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或许谢静仪的有意或者无意令人难以揣测,但“率性之谓道”的魏辅唐,加上“修道之谓教”的谢静仪,才真的让人喜悦和悲伤。这种难以名状的心境,已经被深深的刻在石碑上,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岁月和岁月的曾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