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4:58 被阅读37次

祥林嫂死了,死在万家灯火,一片祥和的除夕夜。饱读诗书的鲁四老爷听到祥林嫂死于大年夜,非但没有给予一点同情,反而骂她是“谬种”;而其他人对于祥林嫂之死,也只是说上一句不咸不淡的“死了”的话;至于我得知祥林嫂死去的消息,内心除了有些许的悲凉,更多是一种带有负罪的惭怍。

旧中国的农村,尽管江山的姓氏不断改换,但农村的面貌是年年如斯,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换汤不换药的门庭改换除了给底层民众带来更多的伤害,似乎找不到任何值得他们高兴和快乐的事情。祥林嫂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因为社会地位的低下,加上性别的原因,注定了祥林嫂命运的归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二十刚出头的“邻家阿妹”虽没有闭月羞花的容颜,但也有几分姿色,而且身上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尽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从文章有限的信息看,我们无从知晓“阿妹”的姓氏。扭曲的社会制度和婚姻制度的强加,当她走进祥林家,成为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男孩的妻子后,她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号——祥林嫂。“老妻少夫”的平静生活,如果没有天灾人祸,也许可以维系一段时间。可是,“黄泥岗上无老少”,春天刚到,蛰伏一个冬天的生物刚走出巢穴舒活舒活筋骨,准备享受姹紫嫣红的春天美景时,小丈夫死于非命。“死亡对于死者并非灾难,对于生者才是不幸。”对祥林嫂而言,尚未成人的丈夫的撒手西归拉开了她一生悲剧的大幕。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祥林嫂加入祥林家丈夫之后,“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就变成了祥林家的私有财产。但是,对祥林嫂来说,“人生的幸福时光”才刚刚开启,她不甘心在婆家任人摆布,离家出走成为她摆脱厄运的最好的方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从农村走出来,既然想摆脱贫穷,就只能往城镇跑。只有在那里才能真正享受到原来在山窝窝里无法享受到的生活。逃出来的祥林嫂经过好心人的介绍,她成为鲁镇大户人家鲁四老爷家的一个帮工。能够成为一个殷实之家中的员工,祥林嫂倍感幸运,也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所以她平时表现的非常勤快。而她的少言能干也博得主人和周围人的好感。可是,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很快。在春三月的一天,到河边淘米洗菜的祥林嫂被她的婆家派人给绑架了回去。春花烂漫对祥林嫂来说失去了娇艳的色彩,春水融融对祥林嫂而言没有了享受的机会。春天还没有开始,在祥林嫂这里又重新回到了冬天。对祥林嫂的被劫掠,鲁四老爷是生气的,但对一个通情达理的饱学之士来说,祥林家抢走祥林嫂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说了“可恶”之后,旋即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多的大转弯地说了句“然而”。尽管着墨不多,但个中经历的思想搏斗则是激烈的,其中所暴露出来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则是复杂的。

重新回到婆家,祥林嫂的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既然是私有物品,就可以随意处置。于是,祥林嫂被婆家卖给了穷居深山的光棍汉贺老六。这对于祥林嫂来说比要了自己的命还严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紧箍的加戴,让祥林嫂深深明白,如果这一步要跨出去,自己将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以命相搏,以死抗争。结果额头上留下了一个大疤痕也没有改变既成事实。因为“从一而终”思想的禁锢,虽然嫁给了贺老六,但祥林嫂只能唤作祥林嫂,并不能改名为贺六嫂。这样,一个畸形的家庭称谓在贺老六家名正言顺地存在着。虽然祥林嫂宁死不愿嫁给贺老六,但在既成事实面前,她只能接受,然后以妻子的本分操持着家庭。尽管日子清苦些,但远离人群的深山生活也让祥林嫂逃离了乡野村民的闲言碎语。当她与贺老六的婚姻结晶阿毛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后,一家三口的生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天妒好人。春天刚到,贺老六得了伤寒病不治而亡。贺老六死了,祥林嫂只能带着阿毛深居大山之中。母子俩相依为命本身已经可怜,如果上苍有眼当给予同情,并施与援手的。可是,上帝死了,他同时也把不幸降临到那些在凡间苦苦挣扎的弱势群体身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尽管祥林嫂不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书本理论,但她懂得春耕秋收的道理。心怀对秋收丰收的希望,祥林嫂在自己的山间天地间挥汗如雨。由于忙的太投入,她忘记了阿毛一个人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玩耍。当想起阿毛,再次见到的只有阿毛的一只鞋子和狼吃剩的阿毛的内脏。

嫁给贺老六,祥林嫂品尝到作为女人的短暂幸福与快乐。她不厌其烦地向别人诉说着“我们的阿毛”被狼吃掉的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死去的贺老六的认可和失去儿子的悲恸。再次回到鲁四老爷家之后,曾经充满活力,动作麻利的祥林嫂一去不复返。站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不干净”之人,神情呆滞,目光无色,动作迟缓,絮叨不止。对祥林嫂的再次到来,原来的主子是不情愿的,但最终还是收留了她。可是,由于自己不干净——一女侍二夫,祥林嫂的行动受到了许多的限制。即使想动手帮忙,也会在关键时刻被四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给喝止住。每每此时,像触电般的祥林嫂只能呆若木鸡地立在那里。毕竟曾经是一个勤劳能干之人,一下子无所事事,祥林嫂是不习惯的。柳妈可能是出于同情,也可能是出于其他的用意向祥林嫂“面授机宜”。至此,如雷轰顶的祥林嫂除了沉浸在对失去儿子的深深自责和忏悔之中,更多是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惊恐之中。活着已经罪孽深重,死后还要遭受“分尸”之灾。很显然,这是祥林嫂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不愿意接受的。面临潜在的灾难,既然有破除之法,就争取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实现救赎。省吃俭用,积攒财物。当积蓄可以买得门槛时,祥林嫂义无反顾地去买了门槛,然后就慌不跌地到庙里把门槛捐了出去。捐出门槛一身轻松。当如获释重的祥林嫂高高兴兴地准备帮四婶摆放祭品时,四婶的“你放着吧,祥林嫂,我来拿”一下子把祥林嫂打入“十八层地狱”。“我已经捐了门槛,已经洗净戴罪之身,为什么还不允许我拿东西呢,难道我还是不干净吗?”祥林嫂百思不得其解。带着惶恐和惊惧,祥林嫂向周围的人打听,都无果而终。最后,她只能向“我”征询。在祥林嫂的眼中,“我”是一个读书人,是有学问的,值得信赖的人。可是,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也不能给她确切的答案。两次似是而非的结果,在“我”是矛盾和不安的,但对祥林嫂而言则是拽断了最后一根稻草。当所有的希望破灭之后,是生民歆羡的祥和之夜——除夕夜,拄着拐杖,挎着破篮子,端着破碗的祥林嫂冻死在白茫茫一片好干净的大地之中。——这时候,春天的号角已经吹响。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死在大年夜,除了得到“我”的些许同情,似乎没有人愿意为她挤一滴泪。祥林嫂是不幸的,一生仅有两段短暂的幸福时光——初到鲁镇和与贺老六的在一起的生活;祥林嫂也是可悲的,她的可悲在于至死都没有搞清楚自己不幸的根源——可怜之人,只有可恨之处。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代表在没有春天的世界中生活的悲惨遭遇的叙述,所要表达则是对“吃人”社会的揭露,对麻木灵魂的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先生创作时的复杂情感,“唤起民众的觉醒,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则是先生创作的初衷。社会底层的苦苦挣扎,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的挤压,祥林嫂只能走到另一个世界,去等待两个男人的“分尸”。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相关文章

  • 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死了,死在万家灯火,一片祥和的除夕夜。饱读诗书的鲁四老爷听到祥林嫂死于大年夜,非但没有给予一点同情,反而骂她...

  •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这样一位被夫权、神权和族权压迫逼死的女性;有这样一位被世人的无情和冷漠推向死亡的女性;有...

  • 读《祝福》有感

    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中深刻刻画了一位乡下女人祥林嫂的形象。读过之后,让人对祥林嫂的遭遇感到很同情。 作为一个女人...

  • 区别绝望

    封建社会里的女人是绝望的 她们都是礼教的祭品 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中艰难地喘息 代表的有祥林嫂 没有人真正爱祥林嫂 她...

  • 别抱怨,用最努力的姿态去生活 一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个命苦的女人,受封建迷信的势力压迫,祥林嫂的悲剧一个接着一个。 年轻守寡,婆婆逼迫把她卖给山中的...

  • 活在花花世界,何不沾花惹草(二)

    一直期待蓝天的光顾,但正如祥林嫂没有春天一样,这个春天注定没有蓝天,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雾霾。 本以为这几天降温,...

  • 悲时不言

    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有个叫祥林嫂的女人。 那个时代的女人活得辛苦,她被婆家卖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生了个儿子。谁...

  • 祥林嫂

    这个被称为祥林嫂的女人是和我斜对门住着的一个老人,今年已有八十多岁了。其身世如祥林嫂一样多灾多难。因生活在当今社会...

  • 别再小看「祥林嫂」

    还记得祥林嫂是谁吗? 那个被迫改嫁的女人? 那个失去了孩子的怨妇? 那个为了洗白捐门槛的寡妇? 祥林嫂也曾经是位职...

  • 162.春天没有女人

    这个春天没有女人 男人的心都伤透了 早上起来时候的欣喜 很快就凋落了 双眼里都是迷蒙 爱情已经不在 春天为何还要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cl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