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来比喻高人一招。
出处:宋朝欧阳修的《 与梅圣俞书 》:“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 ,放他出一头地也。”
嘉祐二年(1057)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有着的特别记忆的一年。
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副主考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字圣俞)。
参加考试的学生,除了有苏轼、苏辙两兄弟外,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等未来名臣。
因此这一届科考,被称之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宋朝的科举考试采取糊名制,以防考官考生作弊。该科考试的题目为《刑赏忠厚之至论》。
考试结束,考官开始检阅试卷。副主考梅尧臣拿着一张试卷,边看边连连点头的,递给了主考官。欧阳修接过试卷,只看了头一行,就坐不住了,走来走去,读了又读,啧啧称赞。
毫无疑问,这篇文章应该列于榜首。欧阳修拿起了千钧重的判卷之笔,立即想把此卷,圈为“第一”。正要下笔,却又犯起踌躇:这文章很像是自己门下弟子曾巩之作。曾巩与自己的关系,这敏感的身份,若是录为第一,恐怕要招来闲话……欧阳修一声轻叹,于是笔锋一转,将此卷定为“第二”。
哪知解封一看,此卷作者竟然是苏轼。欧阳修大吃一惊,立马对苏轼青眼以待,且托人将苏轼的文章找来欣赏。
于是乎,一幕便出现于欧阳修家中:
梅尧臣拜访欧阳修,于屋内见其额头冒汗,眼睛擦了又揩,揩了又擦。
欧阳修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此人,放他出一头地。”
在旁边侍候的儿子欧阳奕小心翼翼地问道:“父亲,此人当真如此厉害?”
欧阳修对儿子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欧阳奕又一惊,扭头去望梅尧臣。
梅二丈(梅尧臣身高九尺,时人称梅二丈)笑道:“当初韩愈执掌洛阳的国子监时,冒雨走一百五十里泥巴路,专程拜访昌谷小县中,十七岁的李贺。今日欧阳公主考此科,看小年轻苏轼的文章出汗,赞不绝口。韩昌黎的往事流传至今,那么欧阳永叔的佳话,传至百代,又有何难?”
欧阳修以手抚额而叹:“苏子瞻本该是状元啊!怪我,怪我!也罢,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