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瑢写的《骡子的眼睛》,对山西骡子到井下工作,通过一上一下,井里对骡子眼睛的描写,对骡子强烈的同情心,对它们命运受人类摆布的无奈。
我想,路上看到一些流浪的小猫小狗,瘦弱的身体,脏兮兮的毛发,一双双无辜的眼睛向你求助,你的同情心会不会泛滥。
每一个动物都值得被我们爱护!
我们为什么养小猫小狗,因为需要啊,特别是现代,都是空巢老人的多,他们需要陪伴和倾诉,自己的子女没有时间或其他原因,无法忠孝两全时,陪伴老人的,就是他们的第二子女。
听他们的念念叨叨,啰嗦不止,也只有它们,无法对老人家有抗议。
老人时不时的抚摸,嘴里的琐碎,可能就是它们的催眠剂,温顺的蹲在脚下,享受老人的独爱!
跑题了,写回来!
所以,我不认为同情心是泛滥的,只有对弱者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以前的人养骡子,不就是辅助干活的吗,难道养尊处优的养着,自己爬到井底干活,那谁能同情我们?同情我们的人,他们会给我们需要的东西吗?
对我们餐桌上出现的动物,如果也带有同情,不吃不动,那鸡也要成凤凰了!
世间万物,都是一个循环,不提倡过度的同情心,也是对自然的一种保护。
所有的万物都是可爱的。

同情,也不能泛滥。
在适当的时候,年老的,弱小的,我们善待它们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