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日世界阅读日,本周阅读周,海量的信息在提醒着人们:你需读书,你须读书!回首自己的读书路,在回首中展望,在展望中期许。
作为一名70后的教师,童年时代的阅读元素有两个,那就是连环画和收音机。彼时除了连环画我几乎没有读过任何书籍,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的连环画其实就是现在的绘本吧。家里的连环画也是非常有限的,每年3.28日家乡的“春会”上有人在入街口处摆上地摊,1毛钱可以看一晌,所以每年为期5天的“春会”于童年的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拿着母亲给的1元钱,坐在街口的地摊上美美地看一晌连环画,然后中午再吃一顿挑担大爷的“拌凉粉”。另一个阅读的渠道就是听收音机了,《杨家将》《岳飞传》《福尔摩斯探案集》一部部小说吸引着我。这些小说的播放时间是中午12点,为了能赶上时间点,我往往是放学后从学校一路狂奔到家,有时候还会抄小道。艳阳下,一个小丫头在绿油油的麦田里飞奔;“黑匣子”放在窗台上,我和弟弟端着饭碗围在窗下听书,成了若干年后回想童年生活挥之不去的画面。 及至少年时代,青春萌动,开始跟同伴一起读琼瑶的小说,《窗外》《几度夕阳红》《烟雨蒙蒙》《月满西楼》,回头再看少年时代所看的这些言情小说虽然肤浅与矫情,但也确实曾经给懵懂的少年时代带来无尽的幻想和期许。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阅读是苍白和贫瘠的,没有阅读的童年是不幸的,是需要被治愈的,可惜在人生的大半辈子里我是不自知的。
初入职阶段在一个乡村中学,每日在教材、课堂、复习资料中忙碌,“抠”、“抓”、“bia”,为提高成绩绞尽脑汁,但却鲜有向书本求助,工作之外的阅读几乎为零。同事之间相互调侃:我们现在看书已经弱智到只能读懂《妇女生活》《故事会》了。那时那地自己如同终日在一个四面封闭的闷着的屋子里生活,空气混浊而憋闷但自己却浑然不知。日子就在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舒适”中悠哉游哉地过着。
2008年我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开始了连续性班主任生涯。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角色,新的不断出现的问题,困顿和无助时时袭来。我开始尝试着向书本求助,读的最多的是李镇西和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系列书,也开始尝试着在网络上进行电子阅读。但回想那段时间与其说是读书,倒不如说是一种“查字典”式的阅读,往往是出现了什么样的工作难题或者困惑,寻章据篇的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4年我们所在的示范区教育部门开始推行自上而下的大阅读活动,并组织老师外出参观学习。我这长期不读书的“教书匠”,如同首次跳出井底的青蛙,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世界这么大,而我是如此的贫乏!”那种读书少带给自己的自卑使我在外出学习时,总是选择一个角落静静地“偷窥”着别人的精彩,从不敢主动与人沟通和交流。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了尝试以另一种方式打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班级管理到教学管理,再到今天的学校管理,所读书籍多为自己工作所需。更因为博客、微信的推广,我见识了不少教育达人,“镇西茶馆”、“新教育”“玉石工作室”、“祖庆说”等众多教育类的公众号推出的文章破解着我的工作生活的迷雾。但回首这段时间的阅读依然是停留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依然感觉自己不是“读书人”。
2019年秋期,我被调到一所迁建小学,新的岗位,新的角色,新的环境,我深深地感到知识恐慌。“我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了!”我给领导发信息。“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写作。”领导嘱托。我开始大批量地阅读关于学校管理的书籍,从李希贵到赵桂霞,从于漪到刘希娅,北师大学习一个月,我在听课的同时读了这些名校长的相关书籍,借以弥补岗位转换带来的知识匮乏。
2020年春,一场疫情,宅居在家的我有幸结识了云伴读,17天追随着云伴读的步伐,方觉出自己缺乏的是身为教师能为自己打底的经典书籍阅读。再一步步地跟随着“新教育在银河”、“飓风行动”、“未来学校共建”的脚步,读什么,怎么读也渐渐地明晰起来。飓风行动中与菱小的小伙伴们一起读,一起听,彼此激励。尤其是在N师学院,一群爱读书爱学习的人聚在一起,谈学习,话阅读,说成长。“要读书,要好好读书”的强烈愿望在胸中激荡,小伙伴们彼此交流,每日读书后带来的成就感让“宅”在家的生活忙碌而充实。陈平原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读书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从二月到三月,从春寒料峭到鲜花盛开,每天晚上合上书,写下反思的那一刻我都会告诉自己,“今天,你没有白过!”
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年龄不是问题,走了那么久才知道,原来现在才是开始。疫情关上了我的“门”,Cctalk为我打开了无数扇“窗”。让我宅在家中感受到了八面来风,那是教育的未来风,催我迎风而行。我蛰居在“洞穴”里,与年轻的菱小团队相辅相携,用共读引领着年轻人共生共长;我驻足于“水源”处,与N师的同伴们相互激励感知未来,以深读探索凝练着自己的教育主张。
“校长不是一个人读,而是要引领一群人来读,校长读书的意义在于丰富自己,影响他人,改变学校。就像一束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照亮学校前行的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学校只能做一件事情,那我想就是带领我们这个团队一起读书。我希望自己越来越像“读书人”,用阅读探寻极致化的思维,走出“洞穴期”,走出教育困惑,以我之改变,影响更多人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