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就不是一个健谈的孩子,面对谈话,总会有一种很窘迫的感觉,对继而产生的安静感到尴尬,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尬聊吧。
在零几年时,家中还是用着老式的大哥大类型的手机,手机很重,但也不至于像块砖块,手机的背面就是电池,也许用的有点久了,电池有点不牢固了,总会滑落下来,母亲只好用橡皮筋将主机与电池绑起来,从此大哥大的形象中一直有了束腰的皮筋了。这台手机接的一般都是父亲打来的电话,平时也只是母亲给父亲唠叨几句家常。后来,家里连着买了两部诺基亚手机,一家四口也分成了两部分,父母亲两人在外头务工了,我与哥哥就这样成了留守儿童,从此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就靠着一部直板手机了,虽然经常打电话,但有时思念过于浓厚时,谈话也是解决不了的。我与哥哥并不会主动去打电话,当时的独立生活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的。
现在,我们全家人都换上了智能手机,微信语音视频聊天也成了经常的事,所以也不怎么打电话了。还记得上次打电话好像是我得了奖学金,兴奋地给父亲打电话分享了一下。
父母虽然用上了智能手机,但面对因为胡乱点了手机而引发的突发问题束手无策,只好打电话向我求助。那时,还是早上六点多,我还在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手机显示两个未接电话,当时室友们还未醒来。怕打扰她们,我并未及时回过去。
过了一会儿,我起床了,母亲焦急地又打来电话,原来问题是父亲的微信退出了登录,而他不记得密码了,密码是我给设置的,设置时,我还提醒父亲,我把密码存在了电话本里,如今他说他觉得找太麻烦了,联系人太多,他不愿一个个翻找,打字对于只识几个字的父亲来说总有些困难的,于是查找功能也是个摆设了。微信有个短信验证登录方式,本以为挺简单,结果父亲对于6个数字的输入完全生疏,他得先把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写在本子上,后又返回到微信登录界面一个个数字敲下去,也许当时他还戴着老花镜,旁边母亲还在一边着急地指指点点,而这一过程肯定已经远远超过1分钟了,过了验证时期又要重新来过。
我本想用母亲的微信号视频聊天来帮助父亲,奈何网络不畅,画质不佳,而母亲连摄像头都找不到,拍摄的都是不着边际的画面,于是该方案宣告失败。后来我只好叫父亲去找舅舅帮忙了,没想到舅舅也是倒腾了一晚上才帮父亲重置了微信密码才重新登陆上了。
当我那时无可奈何挂了电话,觉得自己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呆呆地坐在凳子上沉默了一会儿。我教了父亲怎么用智能手机,怎么聊微信,怎么用百度地图,可有些事总会忽略,可关键的是,父亲看完我的教程后还是学不会。明明在身边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现在就算花上几个小时的通话时间也是解决不了的。此刻,我只能同情我的父亲,也许为了这个小事他和母亲忙的焦头烂额吧。
小时候,父母对于幼小的我们,在电话那头唉声叹气,现如今,我们对于年老的父母,在电话这头只能束手无策。时光仿佛倒转,而我们彼此的角色也在互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