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作连词
1.表示让步关系:分句之间存在着让步关系,即前边分句先退让一步承认某个事实,然后转折,说出相反的结论,可译为“虽然”“尽管”。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虽有嘉肴》)——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xiàn)。(《马说》)——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获得学识。
2.表示假设(含让步)关系,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译为“即使”“即便”“纵然”“纵使”。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认为)疾也。(《三峡》)——这中间相距(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这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3.表转折(含让步)关系,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相当于“虽然······但是”。
(1)神龟虽寿,犹有竟(终结)时。(《龟虽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仍有死去的时候。(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3)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逍遥游》)——(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却还有所凭借。
(二)复音虚词“虽然”。现代汉语用“虽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书也。(《逍遥游》)——他在世上,没有拼命去追求什么,即使这样,(他)还是有未能树立的(高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