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很快就和房东家的两个小朋友玩到一起,他们在一片空地上玩各种游戏,我时不时的出去看他们一眼,保证他们是安全的,我就安心。
孩子急匆匆地向我赶过来,问:“妈妈,他们晚上邀请我去参加篝火晚会,可不可以去呀?”
我问了他们中间那个大一点的女孩子,她说在山的背后有一个草原,不是很远,走路过去也可以,今天是周末,有盛大的篝火晚会,到时候可以去抢荧光棒。
跟我说完以后,孩子又兴冲冲的跑到爱人的单位,然后询问爸爸是否可以参加篝火晚会,当然是同意。
说好的一起出发,但是我们吃完晚饭已经7:40,等我们吃完饭找孩子的小伙伴们,房东说孩子们已经过去了,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和她单位的一行人也边散着步边溜达过去。
走近一看,有小小的一块草坪,周围的山上全是星星,有的人拿着闪光的灯,有的人带着闪光的蝴蝶翅膀,有人拿着小小的仙女棒,还有那种带灯的小飞机一样的玩具,我家孩子有点闷闷不乐,我就知道他想买玩具,巡视一圈,没有找到卖玩具的摊位。
篝火晚会开始,有一个蓝色背景的舞台,主持人上台先欢迎大家,交代了注意事项,小草坪背后就是一条河,提醒家长看护好孩子,接着由他宣布完会正式开始。
几个小姐姐跳了一个一段舞蹈\( ͯω ͯ)/,小姐姐们不是那种特别瘦的女孩子,她们身材圆圆的,但是一点也不笨拙,非常的灵活,舞蹈的节奏非常整齐,有的小姐姐边跟着音乐唱边跳,看样子是特别享受舞台。音乐一响,舞蹈一跳,整个现场的气氛都烘托起来啦。
接下来是唱歌,我并没有近距离围观舞台听歌的经历,现场听和在耳机里听,感觉很不一样:耳机里没有杂音,声音比较纯粹,可难以进入状态。现场的声音虽然有噪音,角度不同声音大小也有差别,表演者会时不时和观众互动。
在唱歌和跳舞之间,会穿插有扔荧光棒活动,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抢荧光棒,除了孩子们,大人们也跟着抢荧光棒(尽管主持人说要把机会留给小朋友)
唱歌和舞蹈表演结束之后,最热闹的大概就是篝火晚会,用架子支起一些木材,然后给他倒上不同的药水,篝火会展示出不同的颜色。
音乐一响,主持人带着我们一起围成圆圈,不管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少,拉起你身边人的手,跟着音乐的节拍,跟着主持人的口号一起向左一起向右摆动起来,再或者第1排的人往左走,第2排的人往右走,快速流动起来,所有人跟着主持人的口号大声喊起来。
快乐是会感染的,用一个词来说,篝火晚会就是一个环境场,让我们不自觉的跟随它。
我们走进图书馆的时候会自觉的保持安静,图书馆也是一个场;我们在演唱会的现场会不自觉的跟着嗨起来,演唱会也是一个环境场;我们走进电影院的时候,会跟着电影里边的人一起哭一起笑,电影院也是一个厂;我们走进教室,会自觉的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去,这是一个学习场;我到大自然的怀抱会感觉心旷神怡,这是一个让人心静的场。
实际生活中,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在心不静的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没有办法让颓废的自己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也没有办法,在开心的时候让自己立刻平静下来。
尤其是我,我经常是会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带回到生活当中去,久而久之,生活和工作就没有办法完全分离开来,让我没有办法放松起来。
我看到了一个心理学老师给别人的建议:建立一个人为的小小的场,比如说家里的书桌,提醒自己“坐到书桌前就必须工作,离开书桌不能再想工作”。一遍又一遍去强化这样的行为,提高自己的专注度。
本来要记录小孩子的快乐,不知不觉又写到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