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咚咚震天响,操场踊跃齐练兵。
筑城修漕防敌寇,我随部队向南行。
跟随将军孙子仲,陈宋纠纷得平定。
战事结束我难归,忧心忡忡心不宁。
何处是我归息处?丢失战马在何处?
队伍离散人不见,唯愿林下有马嘶。
死生聚散虽有定,与你却有海誓盟。
曾执你手发誓言,期以偕老伴今生。
感叹分离太久长,此行远征我命殇。
誓言徒在空回响,再难守信痛肝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经典的诗句就源于《邶风·击鼓》。其实,在这世上,男人,都希望事业有所成;女人,都希冀情感有所归属。但无论男人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的衰颓、心境的稳定,最终都渴望一种柔情蜜意,都渴望得一人白头到老。
这篇《邶风·击鼓》同样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作誓言,但诗的最后却哀叹:这只是曾经的愿望,在人生中却难以实现。
海棠依旧全诗共五章,第一章写一个战士离家出征,没想到再也没有回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击鼓咚咚震天响,操场踊跃齐练兵。筑城修漕防敌寇,我随部队向南行。
第二章是这样的: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跟随将军孙子仲,陈宋纠纷得平定。战事结束我难归,忧心忡忡心不宁。接着是第三章: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爰,何处,哪里。这段翻译过来就是:何处是我归息处?丢失的战马又在何处?队伍离散人不见,唯愿林下有马嘶。这个士兵不仅和部队走散了,还丢失了自己的战马,他在树林中到处寻觅,多希望能在林中找到战马、找到队伍。但孤独和即将降临的黑暗告诉他,他也许就要孤独地死于是,便有了第四章的回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一词很经典。契,是指相合;阔,指分离。契阔与死生对言,生在一起,死即分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说:死生聚散虽有定,与你却有海这是这个战士在黑夜的树林中的回忆,也许他身上还带着伤、流着血,在临近昏迷那一刻,想起了当年与妻子执手发誓那最幸福、最难忘的一刻。誓盟。去了。
最后一章是两个深沉而绝望的叹息: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于嗟,就是感叹;“阔”与“洵”,都是久远之意。这是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前的叹息,深沉而久远:感叹这是永别啊,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时刻,在那一瞬间,他看见妻子的眼泪了吧?说好的一辈子呢,少一天,都不是一辈子啊。
邶风·击鼓这场景犹如电影。
而我们这些看电影的人,哭了——为那男人短暂的生命而哭,也为那女人短暂的幸福而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