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edge
The turn
The prestige』
这是变魔术的三个阶段,首先对观众做出承诺,其次发生变化,最后建立威信。
一切魔术表演都是为人准备的,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即是对于人类心理最朴实的反馈。人的心理产生于家庭,社会,遗传因素只是引领我们走向不同道路的启明星,不幸的是,在这条路上,群众的影响远比想象要大的多。
我想在此处引一些勒庞的名言或是奥尔波特的批注,但这便算不上我的哲思,这些大家的名号会让读者迷惘,也会让我的语言失色,或者我单就提这两个名字,剩下的话便失去了说的必要。好在我在谈论魔术,而不是大家都了解的心理学。
当小丑在舞台表演,底下的人们在表演中寻找趣味。稍一亮相便是对观众花钱买票,抽时间驻足观望的承诺。底下的人们希望被重视,即使他不值得被重视,甚至没人想多看一眼,可人们一旦被重视,便认为自己值得。这一点在女人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纵然丑若东施,也从来不对男人的赞扬表示怀疑。我们的承诺是空洞的,无耻的,邪恶的,但只要能引人发笑,都算是不错的开场白。你要知道,世上没有多少智者,大部分人是没什么追求,没什么地位的庸碌者,给他们地位,给他们美好追求的幻想,他们一定能认真严肃地,假装地,把你的话在脑袋里思考思考,事实上,只要脑袋还在,人就能不停意淫。
亮相完毕,魔术师的表演可以称得上神奇。从帽子里掏出一只兔子,再塞进去,却变成只白鸽;纸牌在手中宛若游龙,挑选的点数称心如意。观众在底下张大嘴巴,但没人愿意为你鼓掌,想通过努力表演让群众打心底承认你的优秀?做梦。
“让我练几年也行”
“他一定有什么机关藏在帽子里。”
“这道具我见过,淘宝上卖的,呵呵。” ...
“见贤思齐”是人的本能,承认他人的优秀等于变相接受自己在求偶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所以诋毁,谩骂,从来不是强者对弱者的行径,而是一个即将被“侵犯”者无助的呐喊。
但魔术总要进行下去,不能以观众自负的妄想收场。优秀的表演理应有相称的回报,这是群众的道德回归线,但乌合之众们需要微妙的引导。这时,底下人鼓起掌来,声浪开始蔓延,掌声雷动,震撼每一名观众的心。开始鼓掌的人中或许有几个是托,但底下的看客们毫不在意,。显而易见,群体的道德又一次战胜了个体的狭隘,不是吗?
表演结束,你是那名魔术师,还是底下的观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