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一位退休中学教师,执教生涯接近40年,桃李满天下。
家乡的家,位于小镇的主街道上,一半的街坊都是他的学生。由于当地人盛行尊师重道之风,也因家父的待人处事受人褒扬,用“德高望重”来形容他并不为过。
笔者的爷爷,也是当地少数的文化人。家境贫寒,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但写的一手好字。人走之后只留下了一些传统文化(族谱、择日、辈分、红白事仪轨等)的手写书籍给家父。说实话,爷爷的那个字写得真好。
爷爷在生时并没有传授太多书法上的技巧给家父,因此,之后家父都是自己摸索学习的。听家母说过,当时家父刚开始写的毛笔字,“比较一般”。
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家父退休后,成为了当地人手写对联、喜庆择日的拜托人。其实他写的一手毛笔字,跟那些书法家可能无法比拟,但是端正有力,真是“字如其人”:老实、正气。而且家父除了懂写对联,还知道各种婚庆嫁娶之仪轨,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专业”,当地人甚是喜爱,口口相传,甚至别的镇的人也闻名而来。
一般来说,拜托家父写对联或写请帖之类的,也会给个红包作报酬,家父和其他“同行”不同,从无统一价或不二价,都是随喜。五元十元也欢喜,数十百元甚感激。
笔者觉得,家父写的字(或者为街坊乡亲做的事),有一个词蕴含其中:“人情味”。
这次特意带孩子回家,让她亲眼看看她爷爷写的字,就当是耳濡目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