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刚好七点多。春天的傍晚是凉爽,舒服的。我信步走出大门,沿街走走,近处或远处的家灯渐次亮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不禁想起了辛弃疾的诗:“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前一句是“秋晚”、“莼鲈”、“江上”,这三个词以萧瑟季节的客思铺垫于先。后一句“夜深”、“儿女”、“灯前”,以家的温馨氛围,渲染出一幅色彩浓烈的天伦图。
我不禁看看沿街的灯光下的人家,这一家两个女儿分坐长桌两边,在争论着什么,几步外是爸爸在看电视里的“今日视线”,妈妈在厨房洗碗。这家一家人还围着饭桌正在吃饭,有几个孩子,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一家人边吃饭边谈论着,电视在那播放着新闻,虽然没有人在观看,还是让它播放着。
那家是一个头发蓬乱的老太太边洗着碗,边叨念着什么。老爷爷正斜倚着摇椅乐着在听广播,边听边摇。接下来的这家,两个人各自在玩电脑,手机,母亲在厨房,父亲在客厅,各自为政。……这平常的曰子里,平凡的生活中不可能时时充满激情,也并不是夜灯下就有“花前月下”,不一定有热热烈烈的拥抱,更没有卿卿我我的缠绵。平凡的生活中,是生活的琐琐碎碎,朴实,亲切,自然。
当然,每当看那闪烁着的家灯,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离家多日的旅人,长途跋涉,劳车费神,他正赶着脚步往家走。而家里的孩子为了等爸爸,还没有就寝。厨房里妈妈正在为夜归的爱人煮饭。当风尘仆仆的爸爸一踏进门,那一声“回来了”,还有热烈的拥抱,亲吻,问好,欢闹,都让爸爸欣喜若狂。
那灯光成为最可恋的暖色,覆盖在每一张笑脸上,家的永恒魅力,尽在这里!
这样的家灯,说平常也够平常。如果放在战乱之际,那意义就更深刻了。
读过杜甫的《羌村三首》里面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这是历劫归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是旅人在家的第一个夜晚;“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这是一家的团聚。看了有点心酸,而庆幸我们生活在这和平年代,生活在这和平的社会。感恩我们的国家给予我们的这份安逸,使我们不受战乱之苦,不用颠沛流离。因为这份感恩的心而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平常的我们在这灯光下,不必没话找话,不必表演,不必做不愿做的事。我们享受这份宁静,这份朴实,亲切的氛围。因为我们有一个坚实的基座,那就是美丽的完整的家!
这千千万万闪烁着的家灯下,正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平常的故事。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每个故事都有圆圆满满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