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这种“大平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会带来良性竞争。一个真正自信的民族,一个骨子里自信的人,不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不需要用更多额外的东西来标榜自己,而是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一夜之间,“摆摊”的段子刷屏朋友圈。地摊经济的狂热让我想起一些画面和往事。
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黑色的夜幕下星火般的明亮,对于逛夜市的人来说,是闲散逸致富有人间情趣的场景。出现在地摊上的物件,一般都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许多小而优的手工、装饰和零碎儿,透射着生活边边角角的快乐。
不期而遇地淘到物美价廉的宝贝,丰富着生活的细微之处。
地摊文化带有不可避免的平民色彩,注定与某些阶层和地域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当你从骄奢淫逸的大都市来到边陲小镇,人影攒动的夜市被的浓郁的生活气息笼罩着,从某些方面来讲,不失为一种街头艺术。
无论是作为文艺青年栖息地的古城,还是在车水马龙的生活区,都是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地摊经济之所以迅速受到追捧,一方面是因为芸芸众生当下的生存艰辛,另一方面也唤起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热忱。
这种低门槛的谋生选择,寄托着百姓对生存压力的戏谑和自嘲。
总的来说,新的政策扶持和民众的反响呈现出向好的趋势。一方面,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民生的活力;另一方面,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民众的压力情绪,引发了大面积共鸣,当然更不用说在现实层面打开了一扇天窗,能够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这种热度让我想到了七十年代的下海经商潮,有一种势不可挡的轰轰烈烈之势。每个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出路和狂热。
将“地摊”跟“经济”搭配起来,首先感觉匪夷所思,然后又倍感温暖,经济不应该只是又红又专的大命题,还应该照顾到息息相关的民生。
在中央的号召之下,或许从此之后,也会解放人们对于“体面”的耽着。我总认为,在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里,在世俗人情的谈资里,有许多职业选择上的传统偏见。
其实,清洁工也好,摆摊的人也好,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收入,养活自己和家人,就是体面和光荣的。
向往这种“大平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会带来良性竞争。一个真正自信的民族,一个骨子里自信的人,不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不需要用更多额外的东西来标榜自己,而是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城管与摊贩之间相爱相杀的戏剧性角色转变。这一安排真有些孩子气的调皮,颇有一种“恩怨情仇,一笔勾销,从此是好朋友”的味道,引发了网友津津乐道的讨论。总的来说,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有趣了。
生活不易,攻克时艰,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过得快乐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