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熵减心理学》之一

读《熵减心理学》之一

作者: 昌平老刘 | 来源:发表于2022-03-08 08:17 被阅读0次

    昨晚上居然没怎么咳嗽,睡得还不错。尽管手机闹铃响的时候,自己还没做好起床的准备,但是一夜安眠,对于深陷咳嗽困扰的自己,已经是意外之喜。

    我想,应该是贴了咽喉贴的缘故。昨晚上不到十一点躺下,先让儿子睡着了。媳妇也躺下,聊没几句,咳嗽又不期而至。我说,还是去另一个卧室睡吧,不然你俩没法睡。

    媳妇突然想起来,说抽屉里有咽喉贴,让我自己找出来贴上。对我来说,只要有可能抑制住咳嗽,便是去偷去抢都不在乎了,哪管它有用没用,先得试试看。

    然后就发生了神奇的一幕。贴上咽喉贴以后,似乎喉咙里不断产生的痰液,突然就不见了,也许是没有产生,也许是产生了没有跑到喉咙里来,反正那种刺激瘙痒的感觉没有了,咳嗽自然没有了基础,于是平静地躺下,看了会儿手机,然后睡着了。

    我想,应该是对症了吧,终于找到了解决咳嗽的方法。然而就在自己以为找到了方法的一瞬间,忍不住反问了自己一句:真的是那样吗?

    很明显,昨天晚上睡前与前天晚上睡前,自己经历了两个有着许多不同的晚上。比如吃了几颗红果罐头,比如吃了油菜、金针菇、绿豆芽等,还有玉米面为主做的面条。这还仅仅是吃这件事的不同,喝水,说话,行为,睡觉时间,等等,如果与前天晚上对比一下,实在是有着许多的不同,当然,贴上咽喉贴也是不同,或者说是最大的不同。

    结果确实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能不能把这个差异产生的原因,完全归入咽喉贴的作用,其实还是要给出相当的质疑的。毕竟与咳嗽有关的事情,不仅仅咽喉贴这一件事。

    另外,自己这样比较,是否妥当?一昼夜,真的可以跟上一个昼夜进行比较吗?对于人来说,前后两个昼夜,一定会是两个一样的循环吗?

    再说,有了变化,就必须找到原因吗?因果关系,对自己(或者人类)就那么重要吗?

    以前父亲说过自己读书读傻了,大概是对的(注意,又在找因果关系),因为自己这几天看了一点《熵减心理学》,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疑问。

    书中提出了17个需要警惕的思维偏差,虽然自己仅仅看了很少一部分,但是里面提出的观点,已经完全抓住了自己的思想。比如不论什么事总要找到原因,这就是一个思维偏差。要知道,有些事,真的是没有原因的。

    对于人来说,也许只有找到了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够进行自我理解吧。比如打雷,曾经的一个解释是天上有雷公在敲一面能够发出巨响的锣——虽然谁也没见过,但是这个解释,从站在地面上的人的角度,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原因。有了这么一个听起来合情合理的解释,对于打雷的惧怕,基本上消失了,再听到打雷,就不再害怕,可以继续在森林里追逐猎物。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为各种结果寻找原因,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去寻找原因是一件事,寻找到的原因是否正确,是另一件事。我们可以去寻找原因,但是寻找原因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的问题。

    昨晚上睡得好,没有像前天晚上那样因为咳嗽睡不着,这样一种结果的差异,肯定存在原因,但是这个原因是不是咽喉贴,恐怕还不能这么快下结论。也许是因为身体自身的调节,情况好转了,也许是碰巧吃了几颗红果罐头起了作用,也许是几种原因合起来产生了不可解的共鸣。不管怎样,这么简单的把没咳嗽归因为咽喉贴,是不对的(哪怕最终证明确实如此)。

    这本《熵减心理学》,很有意思,虽然读起来挺费劲,但是有助于进行自我反思,值得认真研读。其实去年看的那本《思考:快与慢》,也是非常棒的一本书,可惜自己没看完,应该接着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熵减心理学》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no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