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是如何死在了25岁

我们是如何死在了25岁

作者: 每日荐读 | 来源:发表于2016-08-17 17:59 被阅读21次

朋友A是个富二代,1987年出生,父母做建材生意。私立高中毕业后就没有找工作,抽着好烟开着豪车,纸醉金迷。游手好闲地晃悠了几年,2013年的时候结婚,娶了个模特。

前几天在商场碰见他,寒暄了几句,聊到他现在的生活——即使结婚成家了,也依然是泡吧、飙车,唯一的正经事儿,就是偶尔会客串一下他爸的司机。

我觉得,他“死”了。

朋友B也算家境殷实,1990年生人。父母工作在国际大型企业,拥有副总裁以上职位,他的人生,早在童年时就已经被整齐地规划好了。

毕业那年,在某次饭局上,他面带微笑地和某个叔叔吃了个饭,说了几声谢谢、几句客气话,然后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名企,得到了一份薪水不菲却十分清闲的岗位。

靠着父母留下的福荫,他没做任何努力,就过上了安逸的生活——每天就是白天喝喝茶水,看看报纸,玩玩手机游戏;下班了就跟朋友喝喝小酒,打打麻将。

我觉得,他也“死”了。

生活单调乏味,没有目标,这大概算是一种毫无意识、只想着进食的行尸走肉吧。

不过,A和B是幸运的,父辈的努力让他们可以用富贵的“死”法,“死”在安逸里。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这么幸运。25岁的时候,我们大多过着迷茫的生活,怀疑人生又不知所措——不知道未来的十年要做工作、住在哪儿、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才能不用数着发工资的日子过生活,什么时候才能还得清信用卡,不确定要摸爬滚打多少年才能获得一份自己喜欢、体面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会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能不能长久……

带着这份迷惘,找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勉强糊口,找了一个差不多的对象凑合过日子,不再奢求理想,每天重复着过往机械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死去。

我们中的大多数,“死”在了25岁,死得糊涂,死得憋屈。

以前在报社的时候,我曾经采访过本地一位成功的85后女性创业者。聊到她为什么会放弃当时很多人挤破头都抢不到的一份收入不菲又稳定体面的工作,选择创业这条未来会存在很多变数又非常辛苦的路时,她的回答至今都对我影响很深:

每当闲暇的时候,她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三年后你会在哪?如果答案不是你喜欢的,那现在就该做出改变了。

我记得美国一位叫MegJay的临床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处在二十几岁的好处同时也是坏处就是:你所做的每个决定都将改变你的余生。”

是啊,25岁是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人生中8成以上的重要决定都出现在这期间:跳槽、工资增长、结婚,大脑也在到达成年发展期后,结束了最后一次的急速增长。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到底在干些什么啊,我当时是咋想的啊!”如果不想“死”后懊悔,也许,我们现在就需要做一些改变了。

不被过去不了解或者没做过的事情所限制,试着重拾儿时的梦想,试着在感兴趣的领域重新寻找工作的机会,试着和一个与你上次的糟糕对象不同的人约会,试着掌控自己从而表现出一点点不同。

当然,也不是说过了25岁,“死”了就来不及改变,就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就像短片《雇佣人生》彩蛋部分的一段话所说的——有一件事是真的:有一天你会走向死亡。但有一件事是假的:人的一辈子只能活一次。

据说,每个人从零开始到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7年的时间。如果你能活到88岁,在11岁之后,你将有11次机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不管你是稚气未脱,抑或已经白发苍苍,你都有机会让自己活得不一样……

相关文章

  • 我们是如何死在了25岁

    朋友A是个富二代,1987年出生,父母做建材生意。私立高中毕业后就没有找工作,抽着好烟开着豪车,纸醉金迷。游手好闲...

  • 如何就死在了25岁?

    20岁出头的时候,我不相信25岁已死。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坚信以后一定会过美好的人生。 我想,25岁的时候,我要每...

  • 对死亡的态度

    如何面对死亡,我的态度是:好好活着。 不知生,安知死!好好活着是我们能够把握的,而死后如何那不是我们的事了。 死后...

  • 为了活着,你必须知道人如何死去——《观生死》研习笔记1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死,但没人知道何时死?如何死?这唤醒了心意,并使它更加生动——“死”是我们“生”的伟大导...

  • 我们最终都死在了舒适区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这样一个感受,明明自己平时有努力学习,可是期末还是考不好,甚至挂科;明明背了一学期的单词,最后四六...

  • 我们都死在了分岔路口

    这里的分叉路口正是我们人生选择中的分岔口 相比成功人士一往无前的追求探索,我们大多数人还没开始努力就已经老去。 不...

  • 死在了燃烧

    把自己的文字揉成碎片 与爱人的怒火 连同贫困一起烧了 不再有金石之鸣 不再有青山绿水 在火光冲天中死去 在爱人的口...

  • 无题

    我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我就是如何死的

  • 技术与死亡,流失的轻和承受的重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唇齿相连的关系,如何生就如何死,但这并非宿命,而是体验生的过程中就蕴含着死...

  • 村上春树:最美的不是爱情,是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挪威的森林》 有

    性与爱的纠缠,生与死的考量 《挪威的森林》有感(下) 06 “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如何死在了25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nr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