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格物致知
《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作者: Cesium4Unreal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08:17 被阅读52次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惩,吏之惧祸,或以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实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相关文章

  • 《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

  • 【罗织经】一《阅人卷》

    【罗织经】一《阅人卷》 1-1: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人间的情谊,大多是装模作样,世间的俗事,...

  • 罗织经

    《罗织经》,共十二卷,学以防身,不用最佳! 阅人卷第一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 《罗织经》

    《罗织经》前言 文/林海 罗织经,此书正直之人阅之,可以防人,可以防身。不肖之小人阅之,终将害人害己,...

  • 【读书笔记】《罗织经》阅人卷第一(2)

    1.原文: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 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 耻其匿怨而...

  • 现实生活中小人为什么往往“得志”?

    最近读了一本小人之书:唐代来俊臣写的《罗织经》,全书共十二卷:阅人、事上、治下、控权、制敌、固荣、保身、察奸、谋划...

  • 【读书笔记】《罗织经》阅人卷第二(3)

    1.原文: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 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 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2.译文: 人的欲望是...

  • 一起读经典《罗织经·阅人卷一》

    阅人卷一 【原文】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

  • 【罗织经】五《制敌卷》

    【罗织经】五《制敌卷》 1.1 人皆有敌也。人人都有宿敌。 【七绝】制敌卷11 文/林海 人存宿敌刺如...

  • 世风叹

    面如春风千山变,心有城府万海深。 劝君莫言罗织隐,谁见世间笑脸人? 1.罗织:千古阴谋奇书一罗织经。

网友评论

  • Cesium4Unreal:  人们的情感许多是做出来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可耻的是他们心中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人要好的虚伪行径。

      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托过错,圣人尚且不能超越这一点,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吧。

      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心,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罪恶从此便产生了。老百姓害怕惩罚,官吏恐遭祸患,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一旦有了机缘变故,谁都无法预料了。

      人们受害常常是因为对人没有仔细的察验,人们遭受祸患往往是由于对人心慈手软。齐桓公过份相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实在让人哀痛。吴王夫差没有吞并越国,最后却导致吴国的灭亡。关系亲密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却总是存在;施以恩德没有超过君对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起却从未断绝。因此说人的内心隐含着太多的欺骗,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爱,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得不到功劳。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心存侥幸。这种技艺不学习,难道还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吗?

本文标题:《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oe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