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记/杂想
不一样的美国旅行

不一样的美国旅行

作者: 醒醒日谈 | 来源:发表于2021-05-28 23:51 被阅读0次

    2015/08/08

    这次旅行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有了很多观念上的转变。来之前的一些我不认同的想法,后来都成了脑海中合理的存在。很像是《山楂树之恋2》里,杨红在美国终尝到了爱情的快乐,回国后成了女神,更是一改以前教条死板的模样。

    以前我会觉得:买机票最好直飞,转来转去难免节外生枝,还可能耽误下一趟航班。然而,自打第一次在机场过夜,我就再不想坚持这个原则了。转机时间长一些——无所谓。只要时间充足,只要保证安全,all is well,说不定还有意外惊喜和收获呢。

    从美国返程时,一个坐在我旁边候机的大姐,两籍,还是华裔,她给了我不少启发,比如:韩亚航空的长途飞行通常可以在日韩转机,哪怕花上几天时间,还能得空到市区玩一圈,性价比极高。

    当我在首尔准备出境时,跟柜台旁一个穿和服的姑娘聊了很久,我和她讲旅行过的很多地方,讲不同城市里的故事,她很感兴趣地听着,还用一种惊讶的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我。她说也想去旧金山,也想飞去美国,最后还祝我玩的开心。后来我也没出境,排队到中途就临阵脱逃,从安全线下钻了出来,因为时间也不早了,我担心赶不回来误了机。

    另个重要的感悟就是:发言机会一定要抢到,机会都是均等的。很多人是害怕在课上发言的,但人都在美国了,答案好不好,英语清不清楚,思路新不新颖,这些还重要吗?如果是在国内,我很可能把问题憋在肚里子,但出国后会觉得——向别人提问、主动寻求帮助、倾听和互动——都变成了一种责任,沉默不再是美德,因为你需要有自己的主张才不会被忽视。我偶尔也会提很愚蠢的问题,不过事实证明,大家都想知道答案,只是自己不好意思问罢了。虽然提问不会改变什么,但作为提出问题的人,一定是有更多收获的。

    有时教授会问:“Any volunteer?”作为一个接受了二十年应试教育的人,我通常会有抵触心理,但强迫自己把手举起来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更有趣了,更精彩了,更好玩了。放下些许矜持和严肃,生活真的会轻松很多。

    此外,凡事不一定要靠自己,这也是我从朋友身上学到的人生哲理。互动很重要,合作更重要。很多人说:“其实别人也很乐意帮助你,因为你向他们寻求帮助的时候,至少说明你信任他们。”道理没错,可我以前总不愿麻烦别人,宁愿自己多承担一点,换句话说,更像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如果这个旅行故事只有我和我的朋友们出场,那实在是太无聊了。事实上,我们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外国人。知道了找路线不一定靠Google;找美食不一定有yelp;找住宿不一定是airbnb;玩景点也不一定按计划。

    好在我们经常问问题,起初用蹩脚的英语点菜、买单、问路、闲聊。到旧金山之后,一路和老外闲聊并收到了名片,仅仅是因为在bart站向旁边的人问了一句:在哪个方向搭车?后来就聊了很久,对方给到我们很多实用的旅行建议,甚至夸我英语好,尽管我在国内的英语考试中并没有拿到高分。

    这让我想起在通往自由女神像的游轮上与人合照;在bestbuy店里以学生折扣买电脑;在热狗摊前向小哥哥每日问好;在各地房东家里体验生活;在餐厅问服务员有什么推荐菜;在纽约地铁的售票口和工作人员吵架;在华盛顿机场的柜台解释误会;在开往旧金山的达美飞机里向外国游客吐槽;在看不到一个中国人的汽车站等大巴……每一个场景都可以说英语、听英语、练习英语,一开始真的很难听懂别人在讲什么,到最后八九不离十的全部明白。

    困难不可怕,结果更重要。有的时候,我会在潜意识里抵制困难的事。在纽约,每天几乎是半夜一两点才睡,然后第二天早上六七点起床写日记、做早餐,没空玩Facebook、推特和ins,倒也觉得充实,我还学会了煮粥。

    危险多半源自心里的恐惧。来之前有不少朋友叮嘱我:哪里很危险,黑人区在哪,几点后不要出门。在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我有一半惊喜,一半害怕。后来我们几次处在危险边缘,怕过慌过担心过,事实证明了那些提醒不无道理。但客观事实是需要辩证看待的,心里恐惧会让眼前一切变得模糊,更容易给自己戴上有色眼镜。但不论如何,人身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哪怕过度忧虑也不能无所畏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一样的美国旅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oe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