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我找朋友聊天
今天,我暂时放下了手头的事,去找了朋友。
我今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陪伴。
因为我知道她在苦恼。
我今天采取的方式跟往日不同,今天的方式是聊天,走心的聊天。
而不是敷衍式或八卦式聊天。
八卦式聊天是我一向极力避免的。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聊天很容易就会落入搬弄是非或是“指点江山”的自我感觉良好之中。
而敷衍式聊天则是我经常采用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无法避免他人跟我聊八卦,所以为了上面所说的避免话题沿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我会只做非常简单的回应以保持礼貌。
这一次我改变方式,是因为我真的想帮助她。
我不敢说自己的建议或者想法有多高明,但是我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确实能比她本人看得更清楚一点。
因此,我希望通过认真诚恳地回应她的话,来启发她。
2)我没能帮到朋友
事实证明,我高估了自己。
因为,能够被帮助的前提,一定是对方觉得自己需要被帮助,对方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
然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只是为了倾诉。
是啊,倾诉的时候很爽快,但倾诉结束之后,该面对的一切一丝一毫都未曾减少。
我的这位朋友也如是。
她似乎只想止于倾诉,而我也无法将自己的建议推进。
我发现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现实中切实提供帮助上,我都没有能够帮到她的手艺:
在思想层面,我们差异过大。我想把自己懂得的东西一下子传达给她,这个做法本身就是欠妥当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层面,经济物质上我无能为力;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帮她带孩子,我也爱莫能助。
所以总之,我根本帮不了她。
在跟朋友聊完之后,我又去见了另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听来了关于她的些许故事。
同样的,听完之后,我不知道我能为她做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一次的聊天是否有意义。
3)聊天有什么用?
因此,我不由得反思:
聊天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有效的呢?
这个疑问本身是否又过于功利呢?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如果倾诉的那一方,在聊天结束之后,能够感受到压力减缓或者得到安慰,进一步的,能够得到指导下一步行动的启发,那么就不算是白聊。
第二,还是《论语》教给我们的——“无友不如己者”。
倾诉烦恼的那一方就一定不如自己吗?
显然不是。
如果我们处在他的境遇里,说不定比他还要糟糕。每个人的软肋和执着的东西都不一样。在他看来比登天还难的事情,我们可能丝毫不在意(比如放下面子);而我们死死抓在手上的东西,而对方有可能不以为意(比如得到别人的认可)。
所以,做为被倾听者,作为给出意见的人,仍然可以从倾诉者身上学习到很多。
就比如我这位朋友,也许她现在的情况很糟糕。但是这几年她一路走来,再苦再累都没有放弃过。我看到她稍稍驼了的背和走形的身材,想到了自己的脆弱和骄娇二气。
借由朋友,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去改正,这样的天儿更不算是白聊。
第三,(这一点是针对我的个人情况。)我经常称自己为“收集不幸”的人。
现在我还不知道“收集”了大家的不幸经历有什么用,但是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用上。因为我真的很想帮助不幸的人(这个愿望有吹嘘嫌疑)。
其次,如果通过聊天,大家能够更了解对方,是不是就能够促进大家同理心的生起呢?
同理心,是很难的。
就像处于冬天的我,怎么也无法想象出夏天的炎热。哪怕是我已经过了几十个夏天了。
只有有了同理心,社会才能更和谐。
最后,我不认为我的这个疑问是一种功利的表现。
因为,人生是短暂的,时间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到底要做成什么事儿呢?要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半小时,可以用来刷短视频、可以用来聊八卦,却可以用来切切实实帮助一个人或者提升自己,那为什么不选择后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