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思考吗?可以。可以胡思乱想吗?可以。解脱并不是要限制这些。释迦牟尼三十五岁悟道以后,持续说法四十五年,这一点也不妨碍他老人家解脱。在现代社会,一个解脱的人照样可以当好总经理,董事长,当然做乞丐也可以。释迦牟尼四十五年的演说,颠来倒去就是那么几句话,但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为万世师表,因为他不是在讲故事,他传递的是境界。解脱就是一种境界,不是玄幻小说。那么有人就要说,境界再高死了还是化作乌有。说这话的是谁?是笨蛋。夏虫不可语冰,说的就是这号人。
解脱是什么境界?那是诸神之上的境界。解脱高于一切神学,超越诸神而存在。解脱的人生就是最圆满的人生。人和神圣只有一步之遥,这就是生而为人的可贵。这一步的距离靠的就是悟来跨越。悟靠的就是禅宗,其他的办法迂回复杂。禅宗一千多年来的传承,就是让有缘之人在一念之间领悟解脱的奥秘而获得解脱。必须通过禅宗的传承,一个白人对禅宗一无所知,那他要解脱就希望渺茫,因为他会思考或者静坐,但解脱不是通过思考或者静坐得来的,只有通过禅悟才能实现,这就是千古传承的意义。
不是想我要怎么做,然后我就怎么做,然后就能实现。有的人总是在发誓,我要怎样刻苦努力的修行,我一定要悟道解脱。不是这样发誓就管用,关键就在于有没有领悟禅宗的要旨。所有的哲学和神学都离不开思想,科学亦然。所以禅宗很难理解,因为它会被人们认为也是一种思想。我说了它不是一种思想,但人们就是不相信,因为人们一辈子只是活在思想中。我说了禅是不需要准备的。有人说,你开口就是我我我,什么是我你仔细想过没有?我是谁,这不是禅宗要回答的,这是哲学家回答的问题。虽然历史上很多人参禅会参我是谁,但这已经是禅宗没落以后的事情了,禅宗兴盛的时候并没有参禅这回事,只有顿悟。
顿悟是什么?顿悟就是不要想,你想我说的对还是错,但我是这样认为的吗?我这里根本就没有对错,也没有你我他,只有在生活中才有你我他,所谓顿悟就是无条件的解脱,没有什么人生问题,人生问题是不能顿悟才产生的。释迦牟尼不是君主,也不是大老板,不可能通过权力或者财富来济世,只能通过传授解脱之道让人们脱离痛苦。原始佛教表面上跟禅宗差异很大,但最终达到的境界是相同的。释迦牟尼之所以没有把禅宗做为主要的教法,恰恰是因为禅宗过于微妙,难为大众接受。因为禅宗把原始佛教的过程省略掉了,直接展示结果。过程和教义都是外围的,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让学者去研究的,这跟禅宗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必须以一个信奉者而不是研究者的心态才能进入禅的世界,所以首先不要浮躁,先静心。否则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复杂,解脱没有那么容易,甚至不存在解脱这回事。那是因为你的心太浮躁了。当你解脱的时候,世界怎么样,无关紧要。当你解脱的时候,你才明白,只有你不解脱,一切问题才有意义。那么解脱者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在不解脱的状态下才有意义的问题。当你开始执着于思考,你就是不解脱的,因为你已经陷入了心念的纠缠。在这样一个纷纷攘攘的世界,你的心很容易乱掉,除非你能明白解脱是怎么回事,不是通过道理而明白,而是不通过任何道理而明白。你对这个世界可能会有很多疑惑,但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你可以思想很久很久,但我说的是超越。
你在外面淋雨,你不能让雨不落到你身上。然后你就疑惑了,解脱只是幻想吗?因为在现实中我连一滴雨水也抵挡不了。你就这样想下去,但这只是想,这不是悟。所谓悟,就是根本不会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刹那实现的,那样解脱境界就现前了。总的来说,这是两个世界的差别。天上下的是雨还是冰雹,并不是说一个解脱者傻得连这也分不清楚,但解脱就是一刀两断,你不管这些,你立刻出来,那就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