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处是家

何处是家

作者: 田园小翠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21:52 被阅读0次

    何处是家

    ——观影《何以为家》

    文/所以

    谈论一部电影,我们要从一场战争开始先从黎巴嫩的战争讲起。自从1975到1990年一场持续十五年的内战,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破坏和经济的萎靡,内战结束后,又不断地与周边国家发生冲突。战乱使难民不断增加,贫富分化严重,难民在生不如死的环境中苦苦挣扎。

    影片的开头,一群穿着破衣烂裳的五六岁的孩童们,手拿着棍棒做的枪支,互相瞄准射击。在战乱中成长的孩子们,眼中只有打打杀杀。

    家是社会的最小的一个分子,国家的命运决定着家庭的命运。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解释,什么是家?有老有小,有说有笑,有柴米油盐,有锅有灶,家人团结,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幸福相伴。然而,战乱使家的意义分崩离析,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只有没完没了的苦难。

    图片来自网络

    影片开头以赞恩在监狱里,得到律师的帮助,起诉父母生而不养。他用弱小的身躯在控诉父母,控诉人生的悲哀。可是,他是在控诉父母吗?

    他说:“我要控诉父母,因为父母生了我。想让那些不能照顾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则长大后,能回忆的是什么?是暴力、虐待、侮辱、殴打、被铁镣锁、被水管浇、被皮带抽吗?听过最亲昵的话是‘给我滚,臭小子’或者‘走开,混蛋’生活简直就像一坨狗屎,比我脚上的鞋还脏。我天天活在地狱里,受到的煎熬就像我做梦都想吃鸡肉一样,命运为什么要折磨我,我本来以为,我们长大了,长成一个好人,会受到尊敬,还有很多人喜爱,但是,真主不想让我们变成这样,他要我们像地毯一样被人踩在脚下。”

    他是在控诉父母吗?难道是父母使他失去过上朝不保夕,生不如死的日子吗?不,父母也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他是在控诉战乱,是战乱造成更多的难民。

    赞恩一家是叙利亚人,偷渡到黎巴嫩的难民。在黎巴嫩境内,没有身份的认同,不能上学,不能就医,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全家人挤在一张床上,没有尊严,像一只虫子一样活着。

    父母因为穷,不得不让十一岁的妹妹萨哈嫁给便利店老板阿萨德。父亲说,是为了妹妹好,让她有被子盖,不愁吃喝,有大床睡。对于一个人能活着的要求有多么低,都不如我们家的一条狗。在那样的环境里,人已经失去了尊严。

    妹妹婚后不久怀孕大出血,医院因其没有身份证件不能就医,而死在医院里。

    赞恩认为妹妹的死亡,是便利店老板的错。十二岁的赞恩,因为涉嫌杀害便利店老板阿萨德入狱,判刑五年。

    赞恩本性善良,因为无力保护妹妹,妹妹被迫出嫁,他离家出走了。出走的那些天里,遇到了带着黑孩子的赞比亚难民,太格斯特,赞恩帮太格斯特照顾孩子,代价是有一处容身处,吃一口食物。他目睹了太格斯特对儿子的不离不弃。同样没有身份的太格斯特,被移民局抓获入狱。赞恩一直信守承诺,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为了孩子,他偷窃,卖毒品……。

    图片来自网络

    当他获知妹妹死了,他痛苦万分,妈妈安慰他:“真主拿走一样东西的时候,会再给你另一件东西。”母亲又怀孕了,要他不要太难过。赞恩已经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了,妈妈还要生孩子,彻底激怒他了。拿起刀,风一样的跑到便利店老板家,替死去的妹妹报仇。

    父母的生而不养,彻底激怒了赞恩。在法庭上,父亲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不生孩子没有指望 生孩子累折腰,生不如死。……”面对常年的战乱,父亲也在无望中寻找着出路,他只能生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这部影片不同于其他关于战争的片子,没有血雨腥风的战乱场面,却令观众深深地体会到,战乱带给人们的无尽的苦难,和对生的渴望。生而为人,何以为家?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处是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ri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