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就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当我们“昂首阔步”地向年初制定的宏伟计划迈进时,打击连番而至。
先是“华为集中清退34岁以上的员工”,让已经深陷压力的“中年老男人”们焦虑无比。紧接着胡润又爆出“2017年中国‘财富自由’的门槛比去年上涨50%。即一线城市达到2.9亿,二线城市达1.7亿。”令本已准备“卸甲归隐”的精英们又抖擞着早已便便的肚腩,一股脑扎进觥筹交错当中。
更夸张的是因为金三胖的“家事”,令全国众多1988年生的“中年妇女”们聒噪无比。据统计,在“刺杀金正男女凶手落网”这条新闻发酵的几个小时中,全国各大电商化妆品类名词的搜索量直线上升。
就像天气预报中提到的那样,全国人民都在刚刚过去的“暖冬”中迎来了更为猛烈的“暖春”。屋外是居高不下的温度,屋内冷到冰点的心情。
(二)
蜗居于一个四线城市的我,更应该本着看热闹的心态在各个头条间驻足。生活在这里,上班走的是直线:开车一脚油,公交两站地。以家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内,医院学校、餐厅酒店、洗浴书屋,应有尽有。
这里就业也是直线型的。由于鲜有能把员工体面“养活”的私企,所以给国家打工就变成了唯一靠谱的“黄金职业”。年轻人想创业,最佳的项目就是开面馆——风险相对较低。出门办事如果认识个熟人,你会发现“世界大同”就在眼前。
总之,这里的生活节奏不快不慢。只要愿意,每天都有足够供你享受生活、喜怒哀乐和插泼打混的时间。这里好像与世隔绝一般,对外界的风吹草动麻木至极。如果世界末日降临,这里会是最后一个毁灭的城市。
就这这样的氛围中,一个兄弟的电话敲醒了我午睡的惺忪。
他说自己遭遇了“中年危机”,而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跟我一样看完上边的“头条”才忍不住内心的焦躁要向我倾诉一番。他跟媳妇算了一下,在我家乡这样的城市,有房有车的前提下,如果现在失业(注意,不是退休)的话,要想维持的目前的生活水准,至少需要800万才能安然终老。
他今年三十出头,在本地算是“金领”,收入按年薪计。所以我开玩笑道:越是精英越矫情,令我等工薪族作何感想!
(三)
也许因为自己没有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过,没见过许多暴富的豪迈和窘迫的凄凉。的但在家乡这样的城市,此君绝对混得不差。刚刚而立,有车有房;金融行业,领导一方;虽说存款不详,但生活品质像样。比起绝大多数每天还在依靠父母的“巨婴”们来说,已经算是贯彻“三十而立”这句古训的绝佳榜样。
但从他飘忽的语调中电话能感受到电话那边的压力和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的惆怅。只有真正参与到残酷的市场,才能感受到风吹草动带来的影响。像我等在体制内“娇生惯养”,自然无法体会到他的压力和内心的希望。
放下电话细想,若是按照现在的节奏一直走下去,不需要他有太多的勤奋就能保证一个高品质的生活。最核心的是他岁数不大,就按照35岁退休算,还能好好挣5年钱。属于短期之内无近忧,长期之外看野心的年纪。
可是当我们老了以后呢?
(四)
这里所谓的“老”,是指退休。
在我们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基本都要经历以下几种大的财富消耗:换房换车、子女教育,婚丧嫁娶和其他不可预估的意外消费。所以绝大部分人到退休时,是无法积攒大量财富供我们养老的。
这时“退休金”这几个字一定会在你脑中“闪闪发光”。没错,我国已实现养老金的十二连涨。但是养老金制度得以维系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未退休劳动力来支付。也就是说我们的父辈、爷辈享受的退休金是由我们这代人在支付。
可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国赖以骄傲的人口红利已经处于丧失的过程当中。预计到204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如此沉重的养老负担已经使70、80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的压力倍增。这还不算计划生育造成的“二小四老”局面。也许你现在感觉不到,但我敢打包票,除了现在已经施行的“延迟退休”政策外,未来五年之内一定还有新的养老政策调整。
可无论怎么调整,70、80后需要面对的结局都只有一个:延长工作年限,增大缴费比例。否则现行的养老制度只有崩溃的结局。
现在已经将退休年龄逐步延长到男女均65周岁。这个政策可以暂解目前的燃眉之急。可是等我们这代人退休以后,能保证还有现在基数的年轻人吗?从目前国家放开二胎的效果看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在近几年全面放开生育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若没有足够的存款,到那时拿着微薄的退休金再去打工的老年人绝不在少数。
我们不应该有“中年危机”的焦虑,而应该为退休之后的生活提前打算。这不是危言耸听,人口下降的带来的后果一定要由我们这代人来承担。说好听了这叫责任,不好听就是宿命。所以小伙伴们加把劲,趁自己能吃能动的年纪抓紧奋斗。不要等到七老八十,拿着只够果腹退休金勉强度日时,才意识到宿命的残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