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豆豆
公众号 | 写给设计(ruodesign)
2018年01月11日 天气晴 | 写给设计第09期
Hi,你好吗?
我是你的好朋友豆豆。
\\1
“一本书不是停滞某一凝固时间的静止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命的元素。”这是现代书籍设计的先行者杉浦康平说的话,也是他毕生所坚持的设计理念。
他是日本战后设计的核心人物,平面设计界的巨人,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他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日日以挑战极限的意志,坚持不从众的设计思想,创作出无数具有开创性的作品。
杉浦康平每一阶段的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思考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引领着时代的设计语言。他提出的编辑设计理念改变了出版媒体的传播方式,揭示了书籍设计的本质;他独创的视觉信息图表提出崭新的传媒概念,为今天的数码载体信息传播做了重要铺垫。
他的"自我增值"、"微尘与噪音"、"流动、渗透、循环的视线流"、"书之脸相"等设计理念和"宇宙万物照应剧场"、"汉字的天圆地方说"等理论构成了杉浦设计学说和方法论。
杉浦康平的一生,以亚洲文明光辉再现为梦想,足迹踏遍亚洲,将东方美学文化传统理念和西方理性设计理念融会贯通,融入到设计当中,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乃至全世界诸多设计师。
这是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
\\2
1932年,杉浦康平(Sugiura Kohei)出生于日本东京,5岁的时候经历了“卢沟桥事变”。因此,对于他的幼年和少年教育,多少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和战争的影响。
23岁的时候,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科。1964年-1967年,杉浦康平在西德乌尔姆设计学院(Ulm Institute of Design)担任客座讲师。正是在这里,他了解到了西方的理性主义设计的方法和理念。与此同时,他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也影响了他后来的设计,总是想试图把东方文化和西方理念融合在一起,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寻找东方文化的精髓。
在去乌尔姆之前,杉浦康平的设计方法侧重运用“句法设计”,之后转向对“语义学”的探讨。
1967年,杉浦康平35岁,结束乌尔姆学院的教学工作,回到日本。
1972年,杉浦康平40岁,在这一年,他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开始对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文字进行深入研究。由此,从内心深处,激发起了杉浦康平对亚洲视觉艺术文化的兴趣,也由此开始了他的书籍装帧设计的生涯。
\\3
上帝是有情的,他在给一个人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也会为他打开另一扇窗。
杉浦康平从事设计工作,却在年轻的时候就患有严重的弱视,两眼视力0.1以下,而且还有乱视和钝视。因此当别人看到的月亮只有一个的时候,他居然可以虚眯着瞧出十来个月亮。
这让周围的人感到很吃惊,为什么他能比平常人看出多好几倍的东西来?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书写的精致、密集、工整的文字均小于平常人视力以内能看清的4-5P的小字。
就是这个有着奇特视力的年轻人,在多年以后获得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而这个带有理想主义名字的奖项是平面设计界最权威的殊荣。
“缺陷”并没有阻碍杉浦康平的脚步,却成为了他进行创意设计的助推剂。在杉浦康平的眼里,世界是多视角的和多感官的。“观察”在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观察除了用眼睛看之外,还可以用嘴巴“品尝”,用耳朵“聆听”,用鼻子“体味”,用舌头“感受”。
这是杉浦康平的“五感世界”。
\\4
杉浦康平,23岁(195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科。这是他的第一个身份:建筑设计师。
建筑设计的教育,可以让他在此后的平面设计当中,充满了空间设计感,从而与众不同,这正如他的书籍设计观念:“书是立体的建筑”。
杉浦康平的设计思想很独特,也许这得益于他的建筑学教育,在西方学习和执教的经历。
日本的美学向来内敛,追求干净、极简,噪音被视为污秽、杂质。杉浦康平并不这样认为,而是把人人鄙视的“噪音”,化为独创的设计。
他为噪音、电磁波赋予造型,有的是直线,有的是黑白条纹、带状,然后加以裁剪、组合。噪音在他手中,不但重见天日,还有了趣味的造型生命。当时的平面设计师,以画家居多,像杉浦康平这种用建筑概念“体系构成”的设计师绝无仅有。
也正是这样,杉浦康平设计了“噪音”,赋予了“噪音”另一种生命力。
\\5
“现代社会里,内在的宇宙已经荡然无存。现代人静下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连闭上眼睛都忘记了。闭上眼睛,看到的是自己冥想的宇宙,才会有曼陀罗(佛教用语)这样意象无穷的图像……”
杉浦康平的设计,包括他的生活,深受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道家哲学是杉浦康平一生所笃信的哲学思想。当有人文他:“你知道中国的茶杯上为什么要绘上花吗?”杉浦康平的回答是:“天上下雨,滋润泥土,花草丛生,生命得以延续、成长。茶杯盛着水,我们喝下去,像花儿一样,得到滋润和灌溉,人类得以繁衍不息。”这是一种大局观和大哲学思维。
在杉浦康平的眼里,设计师的作品,和社会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所设计的这些作品,它们发光是在第一次出现的那一刻。设计师需要与社会接触的行为,一个以瞬间为媒介,倾注自己的全部力量,说服对方。设计师应该珍视自己的作品与社会接触的那一瞬间,把其时其地当做展览会场。
与此同时,设计活动在其作品经由读者翻阅并传达到内心的时候,设计的功能就此完成。
\\6
杉浦康平是这样形容他的设计哲学的:“早年我在做建筑师时,不只是关注建筑的结构,甚至会设想房间墙纸的颜色。我体会到,音乐、建筑、绘画等等都只是设计的一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让自己的手能够捏成一个拳头,让自己的设计具有力量。所以,我还在不断学习。”
\\7
杉浦康平的作品
参考文献:
01.日本书籍装帧大师杉浦康平作品简析,李静,2016年07月11日
02.知乎,@谢谢猫
03.中国论文网,张卓尔
04.百度学术,杉浦康平——现代书籍艺术设计的先行者,吕敬人
05.艺术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