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扫除理解文本主旨的障碍只用一招,以《窦娥冤》为例,立竿见影!

扫除理解文本主旨的障碍只用一招,以《窦娥冤》为例,立竿见影!

作者: 语过添晴sunny323 | 来源:发表于2022-10-19 20:54 被阅读0次

    对于复习高考的同学来说,语文学科学会个性化阅读和写作就是胜出的杀手锏。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今天我们就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例,一起实践通过抓住人物的高光时刻快速把握作品主旨的好方法。

    《窦娥冤》的中心人物是窦娥,她善良、本分、刚强、有主见,最难得的就是有反抗精神。所以如果要说窦娥的高光时刻,那一定就是最能反应她反抗精神的文字片段。浏览课文,我们不难发现,第三折中指斥天地的【滚绣球】和最后临死前的三桩誓愿就是我们寻找的。

    【滚绣球】这支曲子非常经典:“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辦,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这里窦娥借用“盗跖”和“颜渊”泛指坏人和好人,表面上她是诅咒鬼神,否定天地,但实际上她是以此来表达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我们应该可以理解,这个时候,窦娥曾经深信不疑的价值体系已然崩塌,她的激愤是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愤怒,更是对当时那个严重不公的社会的控诉。这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但也正因为如此,主人公才更加痛苦和愤怒。联系作者所处的元代,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普通百姓受到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的共同压迫,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此处“激愤”的不仅仅是窦娥,应该是关汉卿本人,他因觉醒而愤怒,但更因找不着出路而出离愤怒!

    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

    誓愿一中窦娥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来说明她的冤枉、悲惨。我们看到她是相信“血溅白练”可以应验的,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誓愿二中窦娥表达了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躯体的愿望。她引用“六月飞霜”这个典故,以此表明自己冤情深重,足以动天。

    誓愿三中案娥要楚州大地“京旱三年”,为的是彰显“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窦娥的三桩誓愿,一个比一个深刻,一个比一个强烈,把戏剧推向高潮,窦娥的反抗精神和刚烈性格也得到了最强烈、最深刻的展现。作者更是用浪漫主义手法,让窦娥的前两桩誓愿当场应验,这不仅表明了社会的腐败黑暗,而且也突出了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最重要的是表达了人们惩治邪恶的强烈愿望。如此一个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就这样丰满、鲜明地立在了我们面前。

    但是如果深究窦娥的行为是前后矛盾的。前面的指斥天地,表明她已认识到了世道的黑暗,即使天地鬼神也是不可靠的,怎么这里又要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来实现自己正义的誓愿呢?同样回到作家和时代背景的认知。作者本人就是自相矛盾的,他激愤于社会的黑暗,但平凡如一介书生,又怎能改变现实。他也不过是把自己的愤懑写入戏本罢了,以此来表达观点。除此之外,他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只能期待在历史的洪流下正义战胜邪恶,规则战胜混乱,可是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如此,关于这三桩誓愿,我们当然可以理解成主人公或者作者对美好和正义的呼唤,但也可以理解成找不到解决之法后的无奈之举。所以这是善良美好人性的呼唤,更是无可奈何的悲歌!

    综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实娥冤》就是通过窦娥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和控诉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同时热情歌颂了窦娥善良的品质和顽强的反抗精神。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明天我们继续梳理下一课。最后欢迎你留言、评论、转发、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扫除理解文本主旨的障碍只用一招,以《窦娥冤》为例,立竿见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xy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