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辩证之魂:绝命辩护与真理之门——读《柏拉图全集》第一册(申辩篇)

辩证之魂:绝命辩护与真理之门——读《柏拉图全集》第一册(申辩篇)

作者: 小洛与鞋带 | 来源:发表于2024-02-24 13:35 被阅读0次

“中文版序”提供了阅读柏拉图对话的两个重要视角。

一是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存在辩证法的三种形式:早期对话中,是这个词的最初词义,即苏格拉底的对话问答法。在中期对话《国家篇》中,辩证法是高于其他一切学科的学问,它能认知“相”以至最高的“善”,相当于后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哲学”。到后期对话《智者篇》和《政治家篇》中,爱利亚的来客要少年苏格拉底为智者和政治家下定义,定义的方法叫二分法,即将事物不断划分(分析,从一中看多),再将分析的结果综合(从多中把握一)起来形成定义。柏拉图认为只有这样,既从相似事物中分析它们的差别,又能综合把握它们的共同性,能够将一和多统一起来的,才是“真正的辩证法,它能够使人更好地通过理性发现真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法首先为亚里士多德所接受,从此成为哲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是对于巴门尼德首先提出的存在(Being)问题——哲学最本源、最根本的问题——柏拉图直到后期的对话《巴门尼德篇》开始涉及,将Being和“一”作为最普遍的范畴,讨论它们和其他普遍范畴的分离和结合问题。在其他后期对话中,更不断深入普遍范畴间的分析和综合问题,形成了最高的哲学——辩证法,它成为黑格尔《逻辑学》的先河。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是雅典公民,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公元前399年,时年70岁的苏格拉底被人指控,出庭受审,面对大约由500位雅典公民组成的审判团为自己辩护。他受到的主要指控是“毒害青年,不信城邦崇敬的神,而相信其他新的精灵。”整篇辩护词分为三部分:第一,主要的辩解;第二,审判团投票判苏格拉底有罪后的简短陈辞;第三,审判团判决苏格拉底死刑后的最后陈辞。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产生了重大影响,“苏格拉底之死”使他的整个人生在青年时代发生重要转折。《申辩篇》与《克里托篇》、《斐多篇》在内容上构成了一组“苏格拉底对话”,都与“苏格拉底之死”有关。

苏格拉底的辩解针对作为大众的原告和美勒托三人。雅典人早就对他不满,怨恨那种指出人的无知的对话,谣言和诽谤于是纠缠着他,而美勒托的指控只不过是点燃了导火索(不管有没有政治的因素)。苏格拉底提出德尔斐的神谕想说服听众,因为只有对于具备哲学思维的对象才可以运用思辨、理性;大众是懵懂的,他们更相信神,相信超出经验世界的“奇迹”所带来的启示——如同中世纪对圣物顶礼膜拜的基督徒——苏格拉底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哲学的和非哲学的区别,交流的前提是对的人和与之匹配的方式。

他和美勒托的对话让我们看到后者其实根本不关心如何教育青年,但就像在辩论赛中懂得讨好观众的一方更有可能获胜一样,美勒托仅仅说“除了苏格拉底以外的所有雅典人都能教青年学好”就大获全胜,听众不在乎所谓的逻辑严密、真相为何。“你的动机不纯,无论说什么都是错的。”我们常常能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潜台词。

与其说苏格拉底在为自己辩护,不如说他仍然希望教育雅典人,他指出美勒托的自相矛盾,指出指控的根源在于雅典人的谎言和忌恨,如果他被定罪,“这种事还会继续。”

苏格拉底承认不知道死亡,但因为怕死而抛弃一种热爱智慧的生活,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没人知道,死也许是人的福中最大的。……但我确实知道,做坏事和忤逆尊者,无论这尊者是神还是人,是邪恶的、可耻的。与这些我知道是坏的坏事相比,我从不害怕或回避我不知道没准是好的好事。”

最羞耻的是“只渴望尽力获取金钱、名声和荣誉,而不追求智慧和真理,不关心如何让灵魂变成最好。”他把自己比作牛虻,只有他的刺激才能让城邦这匹高贵的骏马永葆活力和尊严。牛虻微不足道,但缺少了它可能就是灾难,因为城邦将昏昏欲睡,直至衰落。

精灵就像某种良知、理性最后的防线,它发出声音只在阻止他做错事,但从来不鼓励他去做什么。苏格拉底这样说是否仍然是利用神表达隐喻,因为雅典人对神的话深信不疑。

雅典人判苏格拉底死刑,宣告自己的生活无需接受考察。苏格拉底预言将来的考察会更多,但不是以自己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而是更严厉,令人更恼火。“最方便的办法不是堵住别人的嘴,而是自己尽力成为最好的人。”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句话我们仍不明白,或者说,以为说的是别人,以为自己的智商在众人之上;以为权力可以为所欲为,以为发生一件坏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堵住别人的嘴,因为只要没人说,这件事就相当于没发生过。

苏格拉底的请求给雅典人出了一个难题,他请求他们像自己对待他们那样对待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长大以后,如果你们认为他们关心金钱或其他东西胜过关心德性,如果他们自以为是而实际上什么也不是,那么请你们用我对付你们的办法报复我的儿子,像我使你们伤心一样使他们伤心。请你们责备他们,就像我责备你们,因为他们不关心正确的事情,在他们实际上一文不值的时候自认为了不起。如果你们这样做了,那么我算是得到了你们的公平对待,我的儿子也一样。”

雅典人陷入两难:不同意不可能,但同意却似乎不是报复,用苏格拉底的方法对付他儿子,这正是后者想要的。

“我去死,你们去活。无人知道谁的命更好,只有神知道。”

其实可以一直看着这句话,想到自己、人类、理性和狂妄、智慧和愚蠢。这也可以用在区分那两种人身上:一种人信奉权力和金钱的至高无上,随时准备堵住悠悠众口,以为被遮掩的将永远被遮掩,真理只是假象、权力的遮羞布——但是至少还有道路以目,马斯克说得好,“死亡很重要”;一种人一定要尽力成为最好的人,无论是否平凡、贫穷甚至众叛亲离,因为所有的都将成为考验,而且“逃离死亡并不难,难的是逃离邪恶,因为邪恶比死亡跑得更快。”

有的人以为前者命更好,有的人以为后者,但结果如何,“只有神知道。”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 《柏拉图全集》之《申辩篇》

    “我一生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处理私事,都是始终如一的”。 “我希望你们把我的冒险当做一种朝圣,想要一劳永逸地弄清楚那...

  • 正义《申辩论》

    读柏拉图《申辩篇》 我们离开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柏拉图《...

  • 读《申辩篇》—— “罪有应得”的苏格拉底

    《申辩篇》是柏拉图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记录公元前399年,70岁的苏格拉底被雅典人起诉后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过程...

  • 聪明人苏格拉底

    ——读《申辩篇》(20c...

  • 第40天:读书从案例思考——注意细节

    继续说苏格拉底,来着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 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苏格拉底在审判过程中的辩护词。苏格拉底...

  • 幸福生活如何可能?——读柏拉图《申辩篇》

    2017.7.13 他,长相平平,体态臃肿,可智慧的光华却常在他心中显现。他,衣衫褴褛,打着赤脚,却总能口...

  • 读《对话录》的一点感想

    10月的最后一天看完了,柏拉图的《对话录》,包括《欧梯佛洛篇》、《克里同》、《费多篇》,加上之前的《申辩篇...

  • 柏拉图全集

    今天看十页柏拉图全集,看得莫名其妙,又感觉谈话中触及身体和灵魂,还有说到智者是提供灵魂丰富的营养的人,还挺有意思。...

  • 《柏拉图全集11:高尔吉亚篇》

    感觉读这本书的时候要沐浴焚香找个舒适的阅读空间连贯地从开头读到结尾才好。 1、“如果说修辞学家比医生更令人信服,那...

  • 第欧根尼·拉尔修斯笔下的柏拉图

    柏拉图说:“真理是最令人愉快的声音。”另一个版本:“最令人愉快的事情是说出真理。” 《法律篇》:“真理是一种美好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辩证之魂:绝命辩护与真理之门——读《柏拉图全集》第一册(申辩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co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