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回来啦。”晚上八点,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大门外直接传到厨房里妈妈的耳朵,传进厨房热气腾腾的蒸汽里。
母亲回喊着:“外面冷不冷啊?来让我看看,哎呀,你怎么穿这么少?!”
父亲并没有回应我,而是一边弯腰坐在土灶前看火,一边抬头欢快地跟母亲说:“哟,是咱儿子回来了。”(显然母亲没来得及顾及父亲,而是紧忙对我说了上面那句话。)
我今年30岁,本科毕业,未婚,此刻正在上海某餐厅当经理,说是经理,月薪也只够吃住,客人刚结完账,还在喝酒。我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想着今年到底要不要回家。没错,刚才只是一番回忆。
我上过大学,却因为不擅交际,在企业里始终无法和同事们打成一片,自然也就迟迟无法晋升。于是我在换了几家公司后毅然决然来到了这家餐厅,来这已经两年了,感觉这里充满人情味的氛围比那些企业的勾心斗角好多了。
之所以四处碰壁后直接来到这家餐厅,是因为大学期间曾在这里兼职过,那时我才十九岁。这里的人情味很重,记得在我兼职返校都一年了,服务员马姐和丁姨还微信电话问我近况,那时我就知道,这里还有人牵挂着我,这里的人情味也一直都在。
时隔多年,我再次回到餐厅时,马姐已经实现当年的愿望有了自己的小店面,自然不会继续在这了;丁姨也因为儿子婚后要照顾小孙子离职三年多了。
得知我回到这里,她俩还专门来过几次看我,我也偶尔会到小店看看马姐的生意如何,看看丁姨的小孙子听不听话。我们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聊天,说说彼此的近况。
昨天也是这样,聊了足足两个小时。虽然她们不在这里工作了,但是我之所以还能在这里坚持,还是因为她们留下的那份人情味。
我也经常会听到下级人前人后说我很随和,其实,这正是马姐和丁姨当年留下的。这种人情味,就像春节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嘘寒问暖的感觉。
昨天我很惊讶她们会来的,因为还有一周就是春节了,按理她们应该离开上海了。丁姨说,她知道我是个要强的孩子,现在的情况自然不会对自已满意,春节说不定都不回家,所以特地约马姐一起来看看我。马姐劝我春节还是回家和家里人聚聚比较好,她们知道我只有一个姐姐也远嫁了,而且父母在家肯定也很孤单。
她们说,我走的路很多都是她们走过的;她们说,人到越是长大,越是牵挂。我听进去了,所以今晚还欠缺一个决定。
现在她们应该已经到老家了,而我还在餐厅的沙发上坐着。
“服务员!加点水。”客人在房间里喊道。 “好的,您稍等。”我接了壶水,振作一下精神,走进包厢。“您好,请问哪位需要加水?” “哎,这里。我说服务员,春节回家不?” “哦,回,当然回家过年啦。哈哈” 我连忙笑着回应。
第二天,我坐上了回家的火车,想像着父母在家等我的情景,想像着一家人一起吃饺子的情景,想象着那种令人心头一暖的人情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