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瑜伽,听上去很美,个中滋味实则颇不轻松。拉伸到极限时,就算只坚持五个呼吸,也感觉苦不堪言。问题是有些动作交替数遍,上犬下犬贯穿全程,偶感单调,需要耐心。曾经觉得瑜伽这样一种自虐般的扭转拉伸运动,若要长期坚持,等于时不时逼迫自己的身体走出舒适区,定得颇有毅力。
学瑜伽不过半年有余,却已体验过四个老师的教法。两男两女,各有特色。第一个老师是男性,所教动作变化多端,衔接流畅。每个拉伸动作名曰维持五个呼吸,其实他在数数时经常故意断断续续,数个一二三四五可能长至一分多钟,因为一边数一边在纠正这个或那个学员的动作体位,殊不知拉伸中的其他人已经在身体舒适区的边缘摇摇欲坠。第二个老师是位年约40却貌似28的女士,动作编排严谨,尤其着重动作体式中对“力”的感受,强调让身体找到拉伸中的核心着力部位。感觉她的教学中有力学理论的支撑,动作的设计和变化能均衡让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扭转拉伸。做完的当天晚上睡眠质量有明显提升。第三个老师又是男性,课程颇有仪式感,每次均以冥想打坐开始,以摊尸式从头到脚的放松结束,常有学员在他引导放松的催眠式语言中睡着了过去。这开头和结尾是他的瑜伽课中让人比较享受的时光。但夹在这两者中间的漫长的拉伸练习,则让人感觉颇有些煎熬了。主要是编排的每个动作都要重复三遍,比如,拜日A、拜日B和拜日C各三次,其实这三者的差异比较微小,等于某个类似的动作一共做了九遍,极端考验人的耐心。每次我都把自己想象成机器人,放空头脑地跟着他的口令一遍遍机械重复。而某天在做完拜日C之后,听到他紧接着说出“拜日D三遍”,颇让我有绝望之感。好在几堂课适应下来后,居然也习惯了,且从此将拜日式ABCD四种体位牢记于心。相比前两位老师动作编排的变化多端而让人觉得瑜伽章法难以掌握,这种机械重复的瑜伽编排居然让我熟悉了一定的套路。就好像传统语言学习中的句型训练(pattern drills),虽然单调枯燥,但确实能让学习者将所教的句型模式烂熟于心。但对于瑜伽来说这种模式性太强的重复性动作,不但挑战了身体的舒适区,也挑战着心理的舒适区,初时颇觉煎熬。好在重复多次之后,感觉只要静下心来也能不厌其烦,并体会到它的好处,只是真心不觉得瑜伽是令人愉悦的运动。直到遇见第四个老师,年轻女性,脸庞白皙美丽、身材玲珑有致。她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协调,让人感觉到瑜伽动作在变化之间一呼一吸的节奏感,以及动作变化在幅度、角度上的微调带来的奇妙感。她还强调细节的精准和身体的延展。动作设计不单调不重复且能在变化中让人发现变化的规律、让人体验角度和幅度上的规律性变化给身体带来的不同刺激。属于比较愉悦的挑战。身体不在舒适区但心理上并不煎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瑜伽的魅力。
走出舒适区(comfort zone),是如今颇流行的一句鼓励人不惧变化、接受挑战、迎接未知、走向成功的励志话语。通常指的是走出心理上和生活中的舒适区,尝试变化。但瑜伽带我们做到的,是走出身体的舒适区,让身体接受挑战、尝试体位上的千般变化。以上四位瑜伽老师虽然教法不同,但其共通的一点是,他们各以自己对瑜伽的领悟带领学员走出了身体的舒适区,在一拉一伸和一呼一吸之间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身体的累、身体的痛和身体受虐中的日益柔软,也感受到了瑜伽的力、瑜伽的美和瑜伽千变万化中的核心章法。瑜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既是身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在拉伸扭转中锻炼了身体的韧性,在冥想呼吸中感受到内心的安宁。因此,它不但塑形,也塑心,让我们最终能收获身心俱一的美。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