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上营玉华宫,务令俭约,惟所居殿覆以瓦,余皆茅茨。然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
乙亥,上行幸玉华宫。己卯,畋于华原。
中书侍郎崔仁师坐有伏自诉者,仁师不奏,除名,流连州。
三月己丑,分瀚海都督俱罗勃部置烛龙州。
甲午,上谓侍臣曰:“朕少长兵间,颇能料敌,今昆丘行师,处月、处密二部及龟兹用事者羯猎颠、那利每怀首鼠,必先授首,弩失毕其次也。”
庚子,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
充容长城徐惠,以上东征高丽,西讨龟兹,翠微、玉华,营缮相继,又服玩颇华靡,上疏谏,其略曰:
“以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
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之所致乎?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也。”
又曰:“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
又曰:“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寔迷心之鸩毒。”
又曰:“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
上善其言,甚礼重之。
朱元璋: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宫人徐充容犹上疏曰:'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东戍辽海,西役昆丘,诚不可也。'今所答皆顺其欲,则唐妇人过今儒者。(《青溪暇笔》)
【原文华译】
1 太宗营建玉华宫,务令俭约,只有自己的寝殿屋顶盖瓦,其他的都是茅草屋顶。但是,修建太子宫和各部衙门,规模之大,山都包进去,花费以巨亿计。
二月二十四日,太宗前往玉华宫。二月二十八日,在华原打猎。
2 中书侍郎崔仁师被控,有人到宫门呼冤时不肯转奏,除名,流放连州。
3 三月九日,分割瀚海都督所属俱罗勃部设置烛龙州。
4 三月十四日,太宗对侍臣说:“朕少年时就成长在军旅之间,颇能预判军情;如今昆丘的军事行动,处月、处密二部及龟兹当权者羯猎颠、那利等,遇事都首鼠两端,必先被杀,然后轮到龟兹王弩失毕。”
5 三月二十日,隋朝萧皇后去世。皇帝下诏,恢复她的位号,谥号为“愍”。命三品官员护卫灵柩出京,配备仪仗卫队,送到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6 充容(嫔妃的一级)、长城人徐惠因为太宗东征高丽,西讨龟兹,又相继修建翠微宫、玉华宫,服装、器玩也颇为奢靡,上疏进谏,大略说:
“以有限的农业生产,填无穷的欲望巨浪;图谋没有臣服的他人,丧失已经练成的我军。当年秦始皇并吞六国,反而加速自己的灭亡,晋武帝统一三国,反而埋下覆败的祸根。
岂不都是因为自己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所致吗!如此,我们就知道,疆域广大,并非国家常安之术,人民劳苦,才是天下易乱之源。”
又说,“陛下虽然指示屋顶只盖茅草,以示节约,但仍然大兴土木,尽管按市价雇用工人,也不无烦扰百姓之弊。”
又说,“珍宝器玩、奇技淫巧,乃是丧国之巨斧;珠玉锦绣,实乃迷心之鸩毒。”
又说,“树立节俭的榜样,还担心后代奢侈;自己就奢侈,何以制后!”
太宗赞赏她的话,对她非常礼重。
【学以致用】
01,
以前提到学知识,要运用中医的三个阶层
“形、气、神”
其实把这个逻辑用来看人也是一样的。
对于一个人长相如何,身高体型如何,这只是“形”,形的保存时间是有限的,比如这个徐惠, 我们就不晓得她的长相如何
但是,作为一个女子,她的姓与名能够被史书记录下来,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何况,看这段上疏,我感受到了她与魏征身上有相同的气质。也就是挑刺挑的很准,很正心,又看的长远。
所以能够让人影响深刻,不管多少年之后,哪怕只通过只言片语也觉得眼前一亮,或者比较引发共鸣的,还得看这个人的气质与价值观。
02,
“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也。”
看这一段,想到一句话: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大小、内外是对称统一的
但我们常常只关注一方
比如李世民只关注自己节俭,肯定也想把节俭的品德传下去,但是他却把太子宫等建筑修建的非常豪华
这个动作之前的杨坚也是这么干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跳出来看我们自己,我们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保持节俭的作风,但是毫不吝啬在小孩身上大手大脚的花费,然后又期待小孩能够保持节俭的品德,
这是不是有点相冲突呢?
另外,我们只看到通过放大企业规模(扩张)来显示自己的强大与成功,却忽视了身边的员工,合作伙伴,客户等是否得到最大的满意。
所以,强大与成功,不在于规模,就比如胖东来,它规模不大,也不出河南,连郑州都不去,但是它对身边人极好,我们能说它不强大,不成功吗?
因此,这是一种思维上的差异,也是一种视角上的差异,值得我们细细的琢磨。
03,
最后说下李世民的动作
非常赞赏,非常礼重
那么,改不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