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灵修这个词,是从张德芬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我的心灵修行之路有三个阶段。在遇见现在的自己之前,我是个极度自卑,敏感,又听话的小女孩。虽然那时候我已经二十多岁,初入社会,在一家国企每天无精打采的工作,第一次有对我这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说你还是个小女孩的人是一位心理医生。那时我的生活比打散的线团还混乱,比大雨将至的天空还黑压压一些。国企的工作向来职权不分明,活多活少,全靠打太极的功夫,可惜我不会。我又是个讲求工作效率的人,可惜国企不会。每天身心俱疲的回到家,总是忍不住和老公抱怨吐槽。起初他还会劝慰,时间长了劝慰便成了反驳。老公的反驳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同样是工作,为什么别人能拒绝我就不行,读了许多文章,许多心理学的书,仍然没有答案。但是以此为契机我开始关注心灵的修行。
去看心理医生是因为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不开心的日子过久了,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我觉得我有抑郁症。”我很直白的告诉医生。医生没有直接回答我,给我解释了抑郁症的原理:“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心情低谷期,但是不同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调整心态,比如听音乐,运动。如果你有自我恢复常态的能力,就不是抑郁症。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是已经失去了这种恢复能力。陷入到无止境的抑郁当中。”可我为什么总是不开心呢?我也读过很多心理学的书,也会按照书上的方法去调整心态,可每每遇到事情还是无法淡定,看开。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原生家庭这个词,医生接下来的谈话就是围绕我的原生家庭展开,最后医生问我:“你有没有觉得,虽然你已经成年了,但是你做事的方法还跟小女孩一样,小女孩为了满足大人的愿望,会忍住自己的诉求,按照别人期望的样子去生活。别人提出任何要求,你都会满足,不会拒绝。”虽然只聊了短短的两个小时,医生的话已经一针见血的说出了我的问题的根本所在:一个成年人不能以一个孩子的方式处理问题。我灵修的第一个功课便是根据自身需求,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工作,不必要的社交,统统拒绝掉,最后连这份不喜欢的工作也拒绝了。蓝天白云,和煦的阳光重新回归我的生活。
第二阶段的灵修便是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不并知道自己是个极其爱抱怨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对作者提出的问题也很好奇:“为什么不好的事情,总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类似的问题我也无数次的问过自己,我不知道周遭的环境都是我自己心灵构造出来的,就像有人看佛是佛,说明心中有佛。当你看什么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其实是你自己的心灵出了问题,它已经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心里集结了越多的抱怨不满,这个世界便越是暗无天日,呼吸困难。作者提到了一个“吸引力法则”的概念,意思是说,如果你心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就会吸引宇宙中的正能量,那么你的日子便会跟着越来越好。身体力行的按照作者说的去执行了一段时间,切实的感觉到正能量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回过头再看,作者所说的正能量即是个人的心态。有个故事说一位父亲分别送给两个儿子一条狗,大儿子看到后欢天喜地,开心的和小狗玩了起来。二儿子看到狗大哭,父亲问其原有,他回答说,狗狗会吃掉他的零食,他好害怕。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身在天堂还是地狱,全在个人的意念。其实人人都知道做人要有个好心态,难就难在如何练就好心态。最稳妥方法便是借助习惯的力量。爱抱怨的人,就是养成了遇事先抱怨的习惯,只每次想要抱怨的时候,适合提醒自己,克制抱怨的冲动,习惯自然慢慢消失,之后再慢慢去发现每个事件的关键点,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换个角度想想,你之所以觉得问题很棘手,很可能是站错了位置。
阶段一的修炼让我摆脱了原生家庭的紧箍咒,开始关注自身需求。阶段二的修炼升级了我的三观,这两者都是思维上的修炼,真正落到行动的,还得是第三阶段的极简生活。最初了解极简的概念,是从整理入手的,因为小家面积的限制,我急需学习一种房间整理术,误打误撞入了极简的门。让房间整洁的根本方法是东西少,东西少了,东西再乱也会整洁。自然的,我的极简生活也是从扔东西开始的,当我沉迷于扔东西,并每天纠结于什么该扔什么不该扔的时候,我突然问自己,为什么要过极简生活,难道不是要让生活更简单,更轻松吗,如果每天纠结于扔掉什么东西,那岂不是陷入另一种被物品操控的状态!于是我把极简的状态控制在让自己最舒服的程度,不会盲目的过极端的极简生活。每一种坚持都会有收获,起初尝试极简,只是为了减轻家务,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随着极简习惯的养成,有了意外的收获,东西变少了,选择恐惧症也跟着消失,只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成了生活的常态。更意外的是思维也开始变得极简,从前总爱胡思乱想,遇到人生大事的抉择,犹犹豫豫,反反复复,现在会定时清理掉不必要的担忧,不必要的选项,当你习惯于选择自己所爱,做选择也自然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忘却结果,享受过程。
一路缓缓走来,终于遇到了更好的自己,温柔中不失坚强,和气中不失主见,不必人见人爱,不必人前左右逢源。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喜欢的路,发掘未知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