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
瑞幸卖的根本不是咖啡

瑞幸卖的根本不是咖啡

作者: 核武子弟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16:46 被阅读0次

    在美股上市,用美国投资者的钱来补贴国内消费者的民族之光——瑞幸咖啡,就这么崩了。。。所有人都看呆了。

    伪造交易22亿!瑞幸咖啡盘前跌超80%,开盘后直接熔断。

    新闻事实这里不表述了,大家都已经被刷屏了。

    瑞幸一上市,高调的扩张,快速的开店,拼命的烧钱,当初依靠互联网流量思维,着实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吸人眼球的互联网促销


    从营销角度和传播角度讲,的确是成功的,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也通过微信LBS广告、制造事件营销、免费心理、裂变营销、CRM客户管理、咖啡请客(如买二赠一,买五赠五)、咖啡红包、游戏红包、把握消费心理等一系列促销手法引起人们关注并带来一定的消费。

    当时笔者也写了两篇文章,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利用四大思维:

    流量思维:短期内实现高曝光率。

    促销思维:通过高额朴贴,病毒式积累客户。

    裂变思维:通过线上拉新,以老带新。

    价格思维:通过降低价格,提高性价比。

    实现三个裂变:

    APP裂变:以简单直接、有趣为原则,包括红包裂变、游戏裂变、IP裂变。

    微信裂变:通过裂变思维、微信裂变海报、金字塔型的福利奖励,吸引用户找用户的玩法。

    产品裂变:通过高频产品带动低频产品。

    裂变是是低成本的获客方式,因为广告的费用是在未知的情况下把钱付给第三方,但是裂变是在已经获得用户的情况下,把广告费用变成了补贴和福利。

    互联网最易带来裂变效果,裂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裂变:APP裂变、微信裂变和产品裂变。其中APP包括红包裂变、游戏裂变。

    线下叫人流,线上叫流量。人流带来客流,流量同样带来客流。

                             讲故事吸引眼球

    瑞幸讲了个故事:

    讲中国人都喝上咖啡的故事。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咖啡在这还是一片蓝海

    这么大的盘子,有10个瑞幸也不够。

    客观说,中国人均咖啡的消费量确实不大,即使现在有很多星巴克等咖啡店。

    从消费心理说,很多人不是去喝咖啡的,是去咖啡店社交的、装逼的。

    在欧美咖啡就如同我们的茶叶、豆浆是刚需,而我们真正刚需的并不多。

    按瑞幸的逻辑,中国人均消费量极低,所以具有很大市场潜力,通过补贴、教育和培养,加上咖啡具有上瘾性,用户的粘性和复购都不是问题,瑞幸助力中国成为咖啡消费大国。

    这个逻辑似乎没有问题。但直觉告诉人总有点不对。

    这个逻辑有点像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所想的,中国人很少人用刀叉,通过改变市场极大,几亿人哪怕十分之一的人使用,市场大的难以想象。

    现实让英国商人丢掉幻想,不如用鸦片来的快。

    这个逻辑有人用茶叶同样推理了一下:

    西方喝茶少,而茶又是成瘾性的东西,而且茶叶更健康。

    想想茶叶只有中国能生产,古时候咱们就靠着茶叶、丝绸、瓷器就主导了贸易市场。

    茶叶还让英国王室的生活,连注重健康的日本也喝起了茶。

    我们的大师造的小罐茶将助力西方成为茶叶大国。

    这个故事,国内的投资者没信,又说是瑞幸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压根没要国内投资者。

    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信了这个故事。

    也可能他们的思维成了定势,在他们眼里咖啡就是无敌的,是生活必需的。中国这么大市场一定会出现一个本土咖啡品牌,瑞幸是最接近的一个品牌。

                      瑞幸卖的是金融产品

    与传统企业开发产品、开店,积累资金滚动发展不同。

    瑞幸依托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资本的力量,迅速开店、快速扩张、补贴消费获客。

    看起来它好像用的是互联网企业的招术。

    但滴滴、拼多多们搭建的是平台,通过平台整合资源、连接商户和消费者。

    这种被称为头部的玩法只适合互联网平台企业,而瑞幸只是单一的产品咖啡。

    产品是传统的产品,无论你用了何种手法。

    一个传统产品没有一定的积淀,品牌没有一定的积累,而单方面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头部策略,可能不一定适合。

    除非像滴滴这种建立了一种平台,整合了资源,给人们提供了便利。

    卖咖啡、互联网思维其实都是一个表面现象,对瑞幸创始人来说,这些都是工具。

    从伊始,他们就是通过风投投资、快速扩张、迅速上市,再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然后套现离场,公司转让。

    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就是挣钱。这是唯一的目的和目标。

    只是传统有传统的玩法,现代有现代的玩法。或者说具有金融思维的玩法。

    这些年,互联网企业家、网红企业家掌握了绝对话语权,他们的“鸡汤”里夹带着各种新概念、新模式以及动人的故事。他们制造概念,贩卖焦虑,收割资本。

    瑞幸咖啡,被冠以“数据咖啡”、“互联网咖啡”、“咖啡新物种”等光环。其实,这模式太普通了。瑞幸号称用数据驱动,其实没什么新鲜,更不是高科技。

    你看表面是在卖咖啡,其实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急于套现的金融产品,一个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

    所以说,瑞幸不是卖咖啡的,只是通过咖啡这个工具,卖的是金融产品。

    吸引资本、快速扩张、卖股离场、股民接盘。是通常的套路。

     选择短平快、有故事的项目后,强势团队强力执行,高融资、高补贴、快扩张,将公司打包成金融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股票市场中。

    金融的本质是货币买卖,这些套路最终也是卖股、卖公司,获得现金离场。

    金融的基础是信用累积,现实的产品没有时间的沉淀难以积累用户和口碑,基础资产太差,怎么会用市场信用。

    至于有人说,瑞幸用的是国外的资本,收割的是国外的股民,甚至是中华之幸。好像是有点没割国人割洋人,暂且不议了。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金融的价值。但是,不完善的金融制度,与不完善的产业制度相结合,资本便露出可怕的獠牙,与连续创业者,以公司为金融产品,收割实体经济和股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瑞幸卖的根本不是咖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hk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