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作者: 沈阳七七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5-28 20:14 被阅读0次

今天马英校长在教代会上引用孔子的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立志于此;三十岁时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四十岁时,我已经不会轻易被外物诱惑;五十岁时,我学会和自己和解;六十岁时,一些冒犯我的话,我也能听得进去了;七十岁时,我已经能做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不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也不会越出规矩。”

校长刻意强调的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最高境界,分寸最难拿。小孩倒是从心所欲,但大了,就不许撒泼打滚。孙悟空大闹天宫,也是从心所欲,但大闹,还有什么规矩?受戒出家后,规矩倒是有了,不听话,还有紧箍咒,但这么一来,还有什么从心所欲?两全其美,太难。人活着,就有规矩管着;死了,才彻底自由。

人之将死,离自由最近,或许近之。豁达的人,活明白的人,不只耳顺,心也顺了,物我两忘,没什么舍不得放不下的,这叫“从心所欲”。

“不逾矩”,是无法中有法,怎么干怎么对头,处处合乎规矩,虽有规矩,不碍自由。人,只有活到头,才能活明白,但很多人,到死都不明白。  孔子志在天下,但命途多舛。他这一辈子,从“志于学”到“而立”到“不惑”,主要是学习;从“知天命”到“耳顺”,主要是求仕。然而结果怎么样?晚境孤独而凄凉。孔子以68岁高龄回到鲁国,几乎每年都有伤心事。过了70岁,即将走完人生旅程的他,却说他已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死亡是最大的解放。  大家读这一段,不妨对比一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讲“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寻找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穷追不舍;“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如愿以偿。  孔子是赍志而殁,并非如愿以偿。王国维更惨,跳了湖。

因为是纯净,所以不勾兑、也不染污,无来无去。

相关文章

  • 不要不懂瞎厉害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里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自由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谓的孔子70岁就已经从心所欲不守规矩的拘束。难道孔子真的做到了从心所欲不逾...

  • 孔子的“规矩”与“自由”——二稿

    孔子曾说,自己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从心所欲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是真正的自由。不逾矩,也就是不逾越规矩...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矩 同:“...

  • 三十而立,有多少人已做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205:经验应该是不断与时俱进的

    和孩子读《论语》,当读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时,我把“逾”读成了第四声,结果孩子看着书说:“爸爸,是不逾矩吧...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天马英校长在教代会上引用孔子的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句其实需要理解为“七十而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在不逾矩的基础上,得出自己做事情的方案。 这看起来很随意,但是...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女儿读三年级,这学期开始,我和她开始学习《论语》。原计划是每天了解并背诵两段,周末复习之前学过的。学业繁重,难以...

  • 孔子的学习简历(四)

    《论语》学习之20404 【思考之八】“从心所欲”是一种什么境界? 孔子说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hz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