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20404
【思考之八】“从心所欲”是一种什么境界?
孔子说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候,随心所欲也不会超出规矩法度之外了。《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论语正义》说:“夫子至诚,合乎天道,而言不逾矩,若为思诚者之事。”钱穆先生说:“圣人到此境界,一任己心所欲,可以纵己心之所至,不复检点管束,而自无不合于规矩法度。此乃圣人内心自由之极致,与外界所当然之一切法度规矩自然相洽。学问至此境界,即己心,即道义,内外合一。”朱子曰:“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张栻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者,不勉不思而皆天则也。”李炳南老先生说,“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孔子七十岁时,达到最高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怎么做,不用思考再三,都不会逾越法度。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在任何情况之下,平常的行为、身体的行为、嘴巴讲的话、起心动念,他不要保护的,他自然而然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最中规中矩的。不管他讲什么,身体上面行为是什么,脑筋当中起心动念是什么,都是跟智慧相应而不违背。正如《孝经》所说,“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有些事,我们思考再三,也难免不中规矩,不合中庸之道,而孔子不用思考,任意而行就能走在中庸之道上。
我们看孔子的境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述而篇》)孔子在家闲居时,整齐而安详,和悦而愉快。“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篇》)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严却不凶狠,恭谨而又安详。这不就是《周易》上讲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我们所说的“不逾矩”,是规规矩矩地给自己画一个框,让自己在框内有限地行动。而孔子的不逾矩,是通过正确的学习,最后他的心跟法度制度合在一起了。我们学习《论语》,就是要让我们自己成为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学思践悟,明诚化用,一心向贤。
【思考之九】学习本章,我们该怎么办?
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李炳南老先生也说:“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这一章是孔子的自述,也是他整个求学的年谱,一生在学圣人的过程,成圣的阶梯。这也是勉励我们后来的人,要想达到孔子这样的成就,就要沿着他示现给我们的这条道一路学上去。
像孔老夫子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被称为“天纵之将圣”,都还要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来学习,更何况是我们呢?反过来说,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人人都可以达到这样一个学习的标准。
网友评论